如果不打破技术工人成长晋升的“天花板”,高技能人才就难以脱颖而出;如果不能让潜心钻研专业与技术的工人成为社会羡慕敬仰的职业,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就无从谈起。现在,中国正处在自主创新的紧要关头,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产业界拿出能够给高技能工人成长加油鼓劲的实招硬策,让潜心钻研技术、勇敢挑战世界技术前沿的中国工匠们扬眉吐气。
在本次两会上,如何进一步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提供良好“土壤”,再一次成为代表委员热切关注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李守镇在提案中说,建议借鉴“欧洲资格框架”经验,探索建立我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框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给予合理的评价和使用。做好《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试行)》的实施监督和经验总结,逐步向其他领域推开,促进人才流动和发展。完善技术工人职称认证体系,适当缩短从初级工到技师(13年)的进阶年限要求,在高级技师之上设立“教授级技师”,打破技术工人职称晋级“天花板”。
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要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当务之急。
有政协委员还列举了两组数据:一是前年春节期间,615万中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达1000亿元人民币,从奢侈品到电饭煲、马桶盖无所不买。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千亿元购买力“外流”的背后,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二是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也是我国工业制造“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工业制造大而不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鲜为人知的是,“大而不强”的背后核心原因还是技术工人队伍大而不强。
据全国总工会有关部门的比较分析,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权威统计也指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有关部门曾针对60家企业所作的调查显示,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比重仅占0.1%,技师和高级技工也仅各占1.1%和6.1%。当时下的年轻人宁可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厂当工人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的时候,说明我国技术工人断档断层的窘境正在加剧。
要培养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工人队伍,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很多,但最为迫切的还是要打通技术工人晋升发展的渠道,让更多的技术工人有向上登攀的强劲动力。 而反观现实,在人才评价体系和薪酬设计体制中,对技术工人发展设限的措施还不在少数,比如技术工人最高的职称只是高级技师,只相当于副教授;而大师级的技术工人在企业中,顶多只能享受中层待遇;还有,在不少地方,工人和干部身份如同鸿沟般的存在,技术工人干得再卖劲,还是不能晋升到管理层。如此种种,都会让学技术的工人觉得“前途有限,钱途惨淡”,奋不顾身钻研技术的心气也就不知不觉泄劲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
现在看来,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型成制造强国,实现自主创新,将核心产业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转变对技术工人和产业工人的偏见,打通其上升渠道,让技术工人和新型产业工人成为社会羡慕敬仰的职业,不但极为必要,而且极为迫切。现在是纠偏矫正的紧要关头,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产业界拿出能够给高技能工人成长加油鼓劲的实招硬策,让潜心钻研技术、勇敢挑战世界技术前沿的中国工匠们扬眉吐气。
衷心希望本次两会后,有关部门就能很快放出一些大招,提振我国技术工人和产业工人的心气和干劲,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在全世界面前大放异彩添上一把火。
□周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