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内统一规划停车、厕所升级、污水管线改造;老旧小区重新铺设软质地胶、规划花园和健身区……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介绍,这些改观是通过街道更新实现的。街区更新是以街区为实施单元开展的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包括功能优化、业态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等。在街道改造过程中,每个胡同或小区都有责任规划师负责对街道公共空间建设项目提供陪伴式技术支持,让规划改造有序进行,并对规划成果进行长期维护。经过责任规划师、有关部门及居民们的共同努力,胡同和老旧小区的基础设计得到提升,居民居住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草厂四条:
连公厕都有暖气和报警器
前门东区草厂三至十条,属北京3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鲜鱼口保护区。记者看到,胡同铺着平坦的青石砖,空调外机统一落体,放置在青砖垒的“盒子里”,为了散热还设置了栅栏门。这里的公厕外观别致,通风照明很好,没有任何异味。公厕内有一幅挂画。据介绍,这幅画其实是一个石墨烯取暖设备,可以保证即使在冬季公厕室温依然舒适,做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全年无味儿”。为方便老年人,公厕还加装了报警系统和无障碍扶手。
责任规划师、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朱小地介绍,为畅通交通,这片胡同取消了停车,在附近设置了停车场。胡同内改造了污水系统,保证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幽静。据了解,草厂地区全面实现了物业管理,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有主食厨房、美发店、杂货铺,应有尽有。胡同物业公司还为老人提供“一键呼叫”服务,老人可让物业协助搬运重物、就医买药等。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有的小院内还贴上了居民公约,公约包括不随地吐啖、不乱扔垃圾、禁止堆放杂物等,自主维护胡同的环境等。
史家胡同:
快塌的垂花门被改造成景致
史家胡同45号院门口有一道“垂花门”,有雕花板装饰,规整漂亮。“以前这道门很危险,门早就腐朽了,用油毡布搭着。我们出入都得紧跑,生怕它突然掉下来砸到头。”居民周阿姨说。
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方工业大学的责任规划师设计改造后,垂花门被原貌重建,变成了院落一景。因为腐朽严重,部分木质结构被替换。新建的垂花门绘上了黑红净彩画。原来的垂花门残件拆下来以后,被编号收藏,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中进行展示。
“以垂花门修缮为契机,我们与居民协商拆除了废弃的煤棚和违建,利用腾出的空间划分种植区,提供种花、种菜、晾衣的空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责任规划师赵幸介绍。
周阿姨说,以前院子没有空地,全是小棚子,现在院子里有了地方,她栽了月季等花卉,“等到四五月份,花儿一开可漂亮了。”周阿姨满足地说。
德宝新园:
老旧小区重划功能分区
德宝新园1号院是西城区的一处老旧小区。以前这里秩序混乱,小区中心的空场没有秩序也没有规划。经过改造,街道重新规划功能分区,以前的空场规划为健身区、晾衣区、休闲娱乐区。记者在这里看到院内地面铺上了软质彩色胶,有统一规划的健身设备,院内北侧设置晾衣区,并用格栅进行遮挡。为了方便居民买肉买菜,1号楼北侧平房被打造成为便民一条街,汇集各类便民网点。
目前,西城区全区共划分为101个街区;形成15套街道城市设计导则、20余套重点地区深化设计方案;依据设计方案推进17片重点街区的实施亮相。东城区已完成街区更新单元划分工作,同步探索街区更新的技术路径和保障机制,并选取试点街道、街区更新单元作为案例开展示范设计。
□本报记者 李婧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