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大广高速一路向南,过开封,转兰南高速,驶至机西高速,再往南,才看到爱人刘亚平久违的家乡——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从北京开车返乡,用了8个多小时。而这条路,我们约每年走一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风光。家乡的变化,不仅让当地居民感受到了幸福生活,也让游子归家的心情充满了欣喜与感动。今年,家乡零散土地有效扭转,农民在同一片土地上工作,拿着两份收入的惊喜,让记者看到了整合资源和产业化创新带给农业的新变化。
在机西高速往南行驶过程中,路边成片的太阳能光板十分引人注目。起初,记者认为这大片的土地不种粮,似乎有些浪费,但走近了,真正了解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才发现这些扭转土地所带来的惊喜。
“这里大概共计500亩土地被扭转用于太阳能发电了。”当地农民罗雨指着身后的太阳能光板告诉记者,这些土地都是农民手中的零散土地,也并非高产良田,由企业扭转后用于太阳能发电,农民不仅可以拿到土地租金,还可以到土地上工作挣一份工资。
同一片土地,农民能得两份收入吗?记者带着疑问询问当地老乡,原来,这个村子里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很多老人无力耕种田地,反而使其荒废。有的土地因曾经的过度耕种,导致粮食减产,农民收入不佳。诸多因素下,很多农民渴望扭转手中的零散土地。而此时,河南某企业结合当地地势,设计太阳能发电产业园,从农民手中以每亩每年1200元的租金扭转了这些零散土地,建设太阳能光板,并将园区发的电卖给国家电网,而该项目也是国家正在鼓励的清洁能源开发和应用项目。据了解,仅这片约500亩的土地上,平均日产电能约10万度左右。
“拿着土地扭转租金,我们还可以在园区内找工作。”罗雨告诉记者,在这些太阳能光板下,还建设了很多温室,里面种植了蘑菇等喜阴的菌类作物。农业生产当然少不了农民,扭转了土地的农民可以在产业园内从事种植菌类作物的工作,挣工资,每月约一千多元钱。
可见,“同一片土地,农民能得两份收入”的说法不仅并非虚言,还算得上整合资源,创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典范。而农民增收是他们幸福生活的起点。记者看到,在扶沟县的这个小村子里,2018年有数十户农民翻修了房子,低矮的老房子变身小洋楼;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与节日里喜庆祥和气氛遥相呼应,正如家家户户门前点起的大红灯笼一般,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也过得红红火火。
事实上,在进入河南境内后,记者就发现,这片土地上的能源采集方式已经出现了更多多元化。巨大的风车出现在平原天地之间,这是最近两年才挺立起来的庞然大物,人们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是环保意识增强的体现。不管是太阳能发电,还是风能发电,清洁能源的广泛采集与应用,也展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