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东楠办公室的柜子里,躺着一件破旧的军大衣,每回加夜班,无论是去工地还是在办公室,她都把它裹上。这件军大衣见证着周东楠在北京住总集团安全管理岗位上12年的成长历程,也见证着她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到集团安全资料业务主管的蜕变。
用韧性和坚忍赢得广泛认可
一毕业,周东楠就来到了住总集团下属的住三公司安全科。为了更好地熟悉一线工作环境,她工作的第一年是在项目部度过的。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工程建设现场,她用男人般的韧性和坚忍,赢得了工地上广泛的认可。
白天,周东楠跟着老师傅一起爬楼检查隐患,从临边防护到现场用电,从机械管理到材料码放,所到之处,都有需要学习的地方。回到办公室,她还要把一天的检查情况进行记录,按照现场的进度填写相关的安全管理资料。
由于工地离家有近三个小时的路,她吃住都在工地上。十年前还没有外卖送餐,工地周围配套生活超市也尚未完善,每天下班后,工地上几个和她一样刚毕业的年轻人相约结伴,在没有路灯的小路上走很远去采购食材,再回工地食堂自己做饭。由于条件艰苦,当初一起做饭的年轻人,到工程结束时,只有周东楠一个人坚持留了下来。
完成紧急援建安置房任务
2012年,北京遭遇“7·21”特大暴雨。8月14日,住总集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接到了紧急援建安置房的任务。当时,周东楠正在筹备自己9月1日的婚礼。作为国企铁军的住总安全管理人员,接到任务,她火速赶赴现场,跟随住总大军在夜色中拉开鏖战序幕。
工人可以三班倒,管理人员可排不出三班的人来。大家只能白天盯现场、查隐患、促整改,夜里靠风油精提神。管理人员困,工人更想睡觉,这就更需要安全管理人员来随时提示。夜里实在撑不住了,周东楠就回车里眯两个钟头,回来满血复活,继续查隐患。八天八夜的奋战,她只有一个信念,让灾区人民早日住上舒适的安置房。1145间高标准的安置房提前交用,住总人又一次创造了奇迹。在抢险任务完成的10天后,她顶着健康的小麦色皮肤举行了婚礼。她笑称:“这是安监新娘的肤色。”
凭借努力成为集团“安全专家”
在基层的这段时间,周东楠扎实学习业务知识,苦练基本功。结合日常检查中吸取的各项目安全资料管理所长,她编制了住三公司安全资料管理范本,统一了公司安全资料管理标准,小到字体字号、页眉页脚,大到分类汇总、资料组卷,资料范本上都有详细的说明,便于安全资料管理人员更快地上手操作。在市级绿色安全工地、样板工地、全国AAA工地的检验评比中,住总的安全管理资料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
2016年,周东楠调入集团安全监管部。集团的管理工作使她的眼界更为开阔,同时也有了更高的站位。凭借扎实的业务知识,她作为专家参与了《北京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编制指南》的编制工作。
2016年,按照市安监局下发的《关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工作要求,住总集团积极响应,作为第一批试点企业,参与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当时由周东楠牵头实施,与集团二级单位几位老专家共同认真研讨,并深入工地多次召开现场会听取意见,反复推敲后,最终定稿,编制了《住总集团企业隐患排查标准和项目部岗位隐患排查清单》,同时组织参与了住总集团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今年,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文件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提出明确要求。住总集团也积极投入到了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当中,由她牵头确定了各单位的试点项目,并以试点为基础,全面系统识别施工安全风险,按照集团《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要求,逐步形成“一库一表一图”(即企业风险源判别清单库、企业施工安全风险源识别清单、企业施工安全风险电子地图)。
乐观的安全人带给别人更多笑声
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监人无处不在,这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精神。在单位里,周东楠主持过单位的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活动、获得过地区的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奖、参与过慰问演出;在单位外,她参加过地铁志愿者服务,为社区老年人进行过安全知识宣讲……这些都为她的安监生活留下了数不尽的欢乐。她说,希望安全监管保障下,一个个幸福家庭能传来更多的笑声。
时光流逝,岁月沉淀,周东楠有收获、有成长。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2022年是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年。这些重大政治活动,都将是安全管理的重点时期,周东楠也将跟她的安监团队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去拼搏。“因为,我是干安全的人。”
□本报记者 崔欣 通讯员 李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