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童“年”的趣味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征稿启事
对留守儿童多一些关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留守儿童多一些关心

 

连续两个星期,利用入睡前的一点时间看完了《留守儿童》这本小说。合上书,许多感想涌上心头。

这本书以一名留守儿童“郭小小”的视角,刻画出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一个“空心村”的世态人情,朴素无华中给人以启迪和沉思。

郭小小自幼父母离异,归母亲抚养,可母亲为了生计不得不南下打工,把他交给了姥爷。于是,十三四岁的郭小小就跟着年迈的姥爷相依为命。

随着情节的展开,读者渐渐进入到小小的日常生活中:他会在姥爷睡着后,偷偷从窗户溜出去,跟好伙伴郭大雨一起在夜色的掩护下跑到黑河边玩耍;他十分向往城里的大公园、大马路、大商场,不止一次地跟小伙伴谈论;他会因为老师的批评或没有评上“三好学生”而失望、难过;他会为了看一眼庙会上的热闹而旷课;当然,他更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爸爸妈妈,一个人流眼泪……“家常话”般的叙述中流露出深深的忧患:这群野草般的孩子,太需要关心爱护了!

他们生活上需要关心。缺少父母的陪伴、呵护,他们饮食起居上要粗糙得多。书中的小小算是个自理能力较强的孩子,不但能照料自己,还能为姥爷分担一点家务。但他毕竟是个孩子,很多事情想不周全、做不到位,需要大人的帮助。比如他洗衣服时弄湿了身上的衣服,没有及时换下就跟小伙伴到乱坟岗上玩,结果受凉发烧。姥爷找来村医生给他治病,烧不退,姥爷病急乱投医,找来郭大雨奶奶为他“竖筷子”喊魂。这在城里是不可想象的。还有郭大雨这孩子,经常几天不洗脚,个人卫生很糟,大家也见怪不怪。这些小事,折射出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上得不到细心的照料。

他们学习上需要关心。相比城里孩子,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可就差远了。没有补习班、没有兴趣小组、没有图书馆、没有体育器材……课余时间,孩子们没有图书馆、电脑房、健身场之类的地方可去,只能在村子附近溜达。大人对孩子的要求不高,有的甚至巴不得孩子早点出去打工……这些不能不引起读者深思。

他们情感上需要关心。书中很多处描写了小小对爸爸妈妈的思念,比如写他晚上关灯:“我先打开卧室的灯,再将堂屋门关上、堂屋里的灯关上,又将我房间的门也关上。一连串的关门、关灯,让我的心里感觉出了孤独。”屋里的灯虽亮,却照不亮小小心里的黑暗和凄凉,因为爸妈不在身边,同时他也清楚爸妈是因为生计才不得不与他分开,就更让读者倍觉凄凉无奈。除了小小,还有郭大雨、李小花、吴大芹这些留守儿童,他们要么是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要么是单亲抚养,要么是隔代抚养,他们都对远方的亲人怀着刻骨的思念,受到委屈无人倾诉;遇到困惑无人解答;有了高兴事也无人分享,生活孤寂、内心凄凉、精神世界荒芜、成长道路迷茫。

他们安全上更需要关心。书的最后几章,暑假,郭小小和伙伴们在黑河边玩耍,突降暴雨,李小花不慎滑落河中,郭大雨跳下河去救她,两人一起被卷走,郭小小吓得边哭边喊“救人”,可是放眼望去,没有大人,只有流浪狗跑过来……本书到此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深深思索……

阅读时,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将眼光投向身边的留守儿童,温暖他们孤寂的心灵。

□赵闻迪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