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社会各界都应该关爱职工心理健康问题
“温暖角”是寒冬里的一抹春色
过年回家 多陪陪父母吧
防保健品消费陷阱 不能止于“提醒”
产假共享
要把职工生产生活的细节放在心头
手机APP越界索权 亟须根治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9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会各界都应该关爱职工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转型时期,职工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压力、困惑远比突发事故更多、更普遍,而且很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精神状况,如果不能及时疏导、缓解,可能发展成为更严重的问题。

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工会界政协委员、朝阳区双井街道总工会主席张凤敏建议,组建职工心理关爱工作网络和心理职业人才库,关爱职工心理建设。这个建议体现了工会工作者的新视野,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爱职工心理健康有实际调查作依据。《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5~2016)》指出:首都职工面临工作、精神、住房和家庭生活四大压力,近两成职工认为精神心理压力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压力,排在了住房、看病、子女入学等前面。2017年,北京市总工会开展的首都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职工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20.4%的职工出现了中重度的抑郁,有中重度焦虑情绪的职工占10.5%,38.2%的职工感到生活较不满意或不满意。

社会转型时期,职工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压力、困惑远比突发事故更多、更普遍,而且很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精神状况,如果不能及时疏导、缓解,可能发展成为更严重的问题。张凤敏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到,职工心理诉求很多,内容涵盖婚姻、家庭、职场、睡眠、亲子……这些问题说起来都是小事,影响的却是职工情绪、工作状况、社会稳定。工会作为职工的“娘家人”,理当关注、爱护,为职工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张凤敏在建议中指出了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不能提供普惠性服务;二是针对性、有效性较差,工作处于粗放型状态;三是服务资源没有得到最优化的利用。这些问题不是工会一家可以解决的,提交“两会”,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体现了工会为职工服务尽职尽责。

心理援助也称心理干预,简单地说,就是当一个人遇到心理挫折或危机时,以第三者介入、分担的方式,对其精神上进行救助、干预,解除其困扰、压力,引导他(她)重新正常生活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有人说,心理援助无非就是做思想工作,换了个时尚说法而已,犯不上兴师动众。这是一种误解。不错,心理援助的对象是有思想的人,但需要心理援助者的思想是有特定内容和指向的,不是简单讲讲大道理,或批评或帮助就能够解决的。援助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以良好、适当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用语言和非语言交往的心理学技巧,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改善受援者的心理机能,最终达到消除或缓解其心身症状,恢复健全心理,开始新生活的目的。这个要求显然比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得多,也远远超出了政治范畴。

北京有着丰富的心理服务资源,如大专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心理咨询服务和医疗机构以及从业人员,但由于没有充分、合理利用,与有着多种心理服务需求的职工群众不能形成有效对接,不能提供较好的服务。张凤敏建议政府统筹协调全民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建立跨专业、跨部门的专家组,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对各部门各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这其中就包括给予工会的帮助。当然,工会组织为了当好“娘家人”,多说“知心话”,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更多的专业干部,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