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14日下午,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记者会。四位政协委员围绕“助力北京冬奥会 冬残奥会,推动本市冰雪运动发展”主题回答记者问,并结合本职工作和履职经历,建言献策。记者获悉,目前北京已经有162支冰球队伍,有105所冰球特色校,青少年冰球运动员注册已经达到4000人。如何让冰球成为北京体育城市的新名片,市政协委员曹卫东提出,首都应该成为冰球的四个中心——人才培养中心、赛事中心、全国推广示范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孙学才:北京建成室内外滑冰场近百处
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孙学才在介绍北京市筹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方面的工作进展时表示,筹备工作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推广方面,通过设立了奥运知识、冰雪运动知识的大讲堂,走进校园、社区、企业,传播冬奥知识、冰雪运动知识。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已经举办了四届,仅2017年到2018年的雪季就举办市区级活动336项,一区一品的活动3751项,吸引了502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
目前,北京竞技冰雪的水平在持续提高。北京在只有一支花样专业队的同时,已经成立了16支北京专业队伍,还成立了其他各类专业队伍28支,有77人入选了国家队或国家集训队,重点放在了花样滑冰、钢架雪车、雪橇雪车和速度滑冰。在推进冰雪场地设施的建设方面,现在全市有室内滑冰场37座、41个冰面,室外游53座滑冰场,有20家雪场,这些冰雪设施的建设为冰雪运动的开展和普及奠定了场地的基础。
孙学才介绍,今年,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将组织委员就北京落实“1+7”文件进行督查、视察,其中包括北京打造冰球作为第四张体育的城市名片。同时,围绕冰雪产业开展调研,真正能够使冰雪产业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产业链,推动体育产业、冰雪产业能够快速提升和发展。
曹卫东:打造四个中心助推冰球成北京新名片
关于如何让冰球成为北京体育城市的新名片,市政协委员,中国冰球协会主席曹卫东提出,首都应该成为冰球的四个中心——人才培养中心、赛事中心、全国推广示范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打造成赛事中心方面,中国冰球协会会和北京市一起合作,打造一个从国际比赛到国内比赛、到其他方面的比赛,从锦标赛到职业联赛和各类邀请赛等组成的多元化、立体化、综合性的赛事,把北京打造成一个冰球的赛事中心。
李妮娜:建议出台支持政策引导职工参与冰雪运动
作为北京申冬奥的形象大使,市政协委员李妮娜提出,目前北京在筹备冬奥会做了很全面的工作,但要完成800万人次上冰雪可能还要做更多的努力。“现在北京市建了100所的冰雪运动特色校,我觉得这些还不够,只靠学生参与冰雪运动是远远不够的。”李妮娜希望在职的员工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利用周末的时间也能到附近的冰场、雪场进行培训,建议市政府多给一些支持,让我们的市民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冰雪运动。
李杨薇:增加赛事用优势项目带动弱势项目
去年,市政协委员、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李杨薇向大会提交的《关于更好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提案》不仅获得了优秀提案,而且还成为了市政协领导重点督办提案。“目前,北京市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开展情况可以用‘成绩斐然’来形容。”李杨薇介绍,北京市探索出了少冰少雪,克服冬奥项目季节性限制的一些解决方案。比如,朝阳、海淀等一些学校,采用了仿真冰场,不用在冬季,不用高质量的冰场维护,依然可以让学生体验滑冰的乐趣。东城的部分学校开展了旱地滑雪。
为更好推进这项工作,李杨薇今年继续跟进提案,她建议,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以我们的优势项目做带动,增加一些专项的赛事,以优势项目带动弱势项目,更多地让孩子们了解原来没有参与过的冰雪项目,同时希望在学校当中储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