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隆冬,融进西坑梅香里
这个腊八节, 到云居寺喝粥迎福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隆冬,融进西坑梅香里

 

自古以来,一身傲骨的梅花总是坚强与高洁的象征。在这岁末天寒、滴水成冰的凛冽隆冬,去南国,到闽粤,踏雪寻梅,在芬芳梅林里放飞心灵,该有多浪漫与惬意。

家家皆种直枝梅

这次去的是广东揭西县坪上镇西坑村,一处南国梅乡。村里家家种梅户户清香,已有200多年历史。自山腰到谷底到处蔓延,每年腊月南国花开,一片绚烂梅林蔚为壮观,清雅梅馥铺天盖地,简直令人沉醉。

西坑村的梅花不同于南京梅花山、杭州超山、苏州邓蔚、无锡梅园这江南四大赏梅胜地的梅花:欹曲疏朗、清瘦优雅、千姿百态,韵味十足,但感觉此间匠气太重,没有野性,生气不足,开起来不够恣意,基本还是龚自珍笔下斫直、删密、锄正后的“病梅”。一句话,意境与气度逊色了许多,看不过瘾。西坑的梅全不这样,一律为青梅,原也不为观赏讨人欢心,纯粹当果树栽培的。因此并无什么朱砂梅、宫粉梅、绿萼、洒金,更不见垂枝、龙游,全是直枝梅,绵绵密密,自然生长。花开时候,如一树树洁白霰雪密密地栖于枝头,似云雾萦绕,叹为观止。在梅林间畅游,轻轻地呼吸能洗净肺腑的阵阵梅香,那种雅致与清凉,甜丝丝的,枝桠间还有小蜜蜂在嘤嘤嗡嗡。感觉已然是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了,此时的老家还瑟缩在一片酷寒的冰雪之中呢。

梅山一片香雪海

坪上镇是揭西县种植梅花最多的乡镇,车愈往西坑开,梅花愈见繁多。不过要想看个饱,看个透,看个酣畅淋漓,还得到梅花最为密集的西坑村,绵延十多公里的花海正等着你啊,那可是当地最亮丽的盛景。此处的梅花,朵大,妩媚,并不桀骜孤高,开得非常的丰隆而且富丽,毕竟是母性的花,用来结子的,花谢了就是满树肥嫩酸甜的青梅,为果农带来经济收入的。或许也因为此,200年来,西坑的梅并不为外界所熟知,真正的养在深闺人未识,但近几年,西坑青梅“天生丽质难自弃”,到底赢得了游客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赶赴这里,品梅,赏梅,拍梅,醉倒在梅海里不知归路。

在西坑,满山遍野都是梅,抬眼,层层梯田层层梅花,好一片香雪海的世界。那高处的花海里竟还有薄薄的雾气如神女的长袖在飘舞,比那氤氲缥缈的瑶池仙境也不差吧?钻进梅海里,那淡淡的雾就在身边、眼前、指间缠绕,你想抓住却如何也抓不着,你收回手,指上分明已留下一片香雾。山谷里也是梅,还有山中流下的汩汩溪流,升起袅袅水气,一路欢歌一路往前,同时滋润得梅树越发茁壮,开出的花朵也更加妖娆养眼。对了,西坑的梅是柔润的多情的亲和的,并不同于他处梅的冷若冰霜。要是拨开枝杈,仰望天空,疏枝写蓝天,白的花、黄的蕊、粉的蕾,湛蓝的天,相互映衬彼此和谐,更有种清朗大气之美。便是走在村里,人家的庭前宅后,村边路口,一树树,一行行,也是梅,家家梅影摇曳,就连那溪谷边都是星星点点的梅花,树下就是欢噪的鸭群,奇怪此处的鸭子也是洁白的。虽是在寒冬腊月,梅林边还有一排排蜂箱,那些勤劳的小蜜蜂全在花海里采蜜呢。梅花蜜,尝一口都是梅香,想想也美啊。

醉在梅林诗行间

西坑的民居多为石条老瓦房,散落在山谷间,古朴而沧桑,还有些废弃的石屋遗址隐在梅林里,或以梅花当背景,人就在花海里生活作息,养只狗当随从,白日里在梅林里修剪整枝,在自家菜园里挖些蔬菜,闲下来了,坐在家门前,就着自种自收的几盘菜肴,吃的是擂茶饭,喝的是青梅酒,嗅着清雅的梅香,知足地睡去,也是一种清福。只是村里太过轻闲与寂静,年轻人极少,一问,说都外出就业了。如果没有游客来访梅,西坑村也差不多就是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了,村里人也就与梅花一般隐逸了。忽然就觉得这些留守的中老年人有些孤单,虽然对我们这些看惯了繁华而心情浮躁的城里人而言,分外向往山村的静,乡里的闲,野外的自由,但对于日日生活于此的老人们,他们眼里其实是希望看到更多的热闹,渴望游子返乡团聚,享受举家团圆的天伦之乐的。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在西坑,有时间不妨多住些日子,访每一株梅树,看每一座瓦屋,走走山里的路,尝尝山里的菜,陪陪山里的人。天亮了自然醒,听鸟语,闻花香,赏梅;日落时聊聊天,喝喝茶,面对山影,饱吸花香,作些绮丽的梦,在梅影里睡去。在西坑,一切都是慢的,一切都是美的,不只是梅花与梅香与山村风情,更有一种涌动心间的恬然与闲适,可以安顿下心灵深处的喧嚣,让内心重归宁静。如果说西坑的梅花是一树诗,生活在西坑的人多有福气,他们天天都在读诗,直至让自己融进那清雅的梅香里,咏梅的诗韵间。

□ 朱秀坤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