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锋坐在看台上,在比赛前,发了一条朋友圈:加油中国男篮。
当他看完比赛,心里必定感慨万千。这也是他梦想中的中国男篮——坚决防守,满场飞奔,犀利反击,快刀杀敌。
他也在广东宏远践行着同样的战术思路。易建联是中国男篮核心,也是广东队核心,他的速度和外线投篮能力,让无论是广东队还是中国队,都能树立起防守反击大旗,后卫和锋线球员凶悍强硬的防守,成为小球战术的基础。
合并后的中国男篮,也有杜锋的心血。他执教蓝队期间,强调的也是防守反击,尤其是搏命式的防守,为外界称道。只是在蓝队期间,人手还不够齐整,攻击远远称不上凌厉,但防守已经根植在队员的脑中。目前合并后的这支中国男篮,有一半队员来自于蓝队,他们的防守理念和意识让李楠的战术思路几乎可以在零磨合的情况下,让原来平行行驶的两支队伍极快地实现了交汇。
首战打叙利亚,因为对手实力太单薄,男篮虽然大胜,还是很难判断到底磨合效果如何。第二场的对手黎巴嫩向来是西亚的传统强队,中国队在客场还曾经4分之差负于对手。但在佛山主场,中国队坚持到底的防守反击始终压制着对手,没有给对方一点喘息之机。如果不是中国队的三分球命中率稍微低一些,和大比分之后进行的人员轮换,以及第四节的一些懈怠,最后的分差应当在30分左右。
合并之后的两场比赛效果超出了预期,这也最恰当地体现了男篮分为红蓝两队的价值。当初双轨制看起来是各带一队,但姚明大胆提拔的是年龄相近的杜锋和李楠,两人的年龄,对美国和欧洲篮球的大范围的接触,对现代篮球的理解和消化,让红蓝两队在战术理念上有很相似的地方。两人在国家队期间,都是外教哈里斯和尤纳斯极度信任的球员,两人也从美国和立陶宛的名帅身上开启了学习之路。
分开然后合体,呈现的是各自锻炼球员,之后体现锻炼价值的结果。红队把阿不都沙拉木和孙铭徽给练出来了;蓝队把吴前练出来了。而他们在两场比赛里,各有抢眼时刻,这让整个男篮的板凳席保持了极好的轮换,在任何时刻,上场的队员有比赛经验,不怯场,同时有着足够的体能,在防守端的压迫性一直能够坚决地保持下去。
在姚明时代,世界篮球潮流还是相对传统的中锋时代,中国队必须围绕姚明来展开。北京奥运会十年之后,篮球世界天翻地覆,防守质量、反击速度、投篮准度是立足强队行列的三要素,传统中锋倒变得可有可无。作为优秀的少壮派教练,李楠和杜锋把最符合先进潮流的打法结合中国特色,在俱乐部和国家队都作出了展示,这不仅是国家队的改变,也可能预示着联赛会发生更多变化。
主场两场大捷是暂时的胜利,但至少说明了两件事:第一,红蓝分队的过程是成功的试验;第二,中国男篮也可以像NBA一样飞奔起来,让人看得痛快无比。(沈知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