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乡亲们干点实事特有成就感”
主动作为才能不负职工期望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乡亲们干点实事特有成就感”
——记房山区水务局村级管水员陈元锋
 

一把扳子,一只手电筒,一个“百宝袋”,这就是房山区霞云岭乡银水村村级管水员陈元锋的全部“家当”。每天早晨6点,他都要准时来到机井泵房,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对供水站的16个项目进行检查。紧接着,他要徒步7公里,巡查全村两口机井、三个自然片的供水管线和村域内河道,保证全村500多口人用上放心水。一年下来,陈元锋要走上近3000多公里山路,脚上的鞋磨破了好几双。有的乡亲不理解:“挣那么俩钱,受这么大累,值得吗?”陈元锋说:“我是管水员,让全村人能吃上放心水,是我的职责。”

帮乡亲们干事

“我心里特有成就感”

今年46岁的陈元锋,是土生土长的银水村人。在这个500多口人的山村里,陈元锋是家家户户认可的“能人”。在没有从事管水员之前,他在外开了一家五金用品商店。由于精通电器修理和电气焊手艺,村里谁家的电视、空调、冰箱出了毛病,谁家的农具需要修理,他有求必应,而且都是无偿服务。就这样,热情善良的陈元锋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2013年他被选为银水村党支部委员,2015年他通过考试成为房山区水务局一名村级管水员。

陈元锋坦言,农村管水员这个差事,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好,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夏天酷暑,陈元锋要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巡查管线;到了冬天,水管在夜间极易冻裂,为了保证村民正常用水,村内的水阀门每天早上开放晚上关闭,陈元锋要裹着一层层厚厚的棉服站在泵房里看守阀门。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不管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几年来,他从没有间断过,就连生病的时候,也会惦记着自己这项日常工作。

“这机器跟孩子一样,你不好好地呵护它,就会跟你使性子,耍脾气。”说话间,陈元锋已经把泵房里的机器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检查完机器后,他背起“百宝袋”,领着记者开始他一天一次的巡检工作。“百宝袋”很沉,记者从陈元锋的肩上接过来瞧了瞧里头的“宝贝”,有水管钳、胶带、弯头、老虎钳、扳手、电线等。

“现在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少了,多是老弱妇孺,平日换电线、灯泡这种小事情,现在都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大难题,我每天除了巡水,还要帮他们换个灯泡,修个开关。”陈元锋说,这都是举手之劳,帮乡亲们干事,他心里特有成就感。

由于山区的特殊地势,有些村民家没有水窖,也没有铺设用水管线,吃水困难,陈元锋每天下午都开着水车挨户送水,并坚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水送水。韩政荣兄弟俩是孤寡老人,一年冬天,二人相继生病,行动不便,陈元锋就赶到家里,一桶一桶帮着把水拎到屋内水缸中,走时还说:“水用完了我再来。”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开春。提起这事,乡亲们都夸赞不已。

一次,陈元锋打算忙完工作,回家跟亲朋好友一起庆祝女儿考入大学。这时,他突然发现有个饮水井正在冒水,打开井盖一看,原来是供水设备坏了。他马上找村主任汇报,约着几个人抢修。直到午后两点把水泵修好了,陈元锋才回到家里。面对妻儿,他不好意思地说:“水泵坏了,我忙着维修就把闺女的事给忘了。”欣慰的是,女儿不仅没有埋怨他,还称赞他弘扬了“雷锋精神”。

为乡亲们解难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管水员,就必须从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村民的认可,才能对得起村民的信任。”陈元锋说。

村内大多数人都不会维修自来水管,因此,隔三差五的就有人到村委会找陈元锋修水管。他总是二话不说,背上修理工具就跟着人走了。有几回,都是大晚上,村民家水管突然出现问题,他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村民家,有时弄得身上脸上都脏兮兮的,村民都过意不去了,可他却笑说:“没事没事,为乡亲们解难,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有一次,暴雨突袭山区。在巡查河道时,陈元锋发现上游河水水位急速上涨,马上就要淹没井口。而这井口刚刚修理还未封闭,如果洪水灌入井内,村民吃水就会发生严重问题,如果机井灌入淤泥,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情况危急!他赶紧找来塑料布将井口捆扎封闭。这时,河水开始涌了下来,不一会儿,就淹没了封闭好的井口。由于降雨已持续了30多个小时,山区极有可能出现地质灾害,部分村民需要转移。有位老人行动不便,陈元锋二话没说,背起老人就跑向高处的避险点,成功将老人安全转移。

为病患捐献骨髓

“我义不容辞”

2017年3月,一则“新闻”在房山区霞云岭乡银水村传开:陈元锋为一名从未谋面的5岁血液病患儿捐献了骨髓。

而捐献骨髓事情还要从几年前说起。2013年,房山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来到银水村做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陈元锋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想:如果一个小小善举,能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家庭,那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填写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申请表。不仅如此,还拉上妻子也报了名,两人的血样同时采集入库。

当得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北京管理中心的通知时,陈元锋既惊又喜。“我的造血干细胞与患儿完全匹配,能救他的命,我能不管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必须捐。”陈元锋自豪地说。成功捐献骨髓后,还在病床上的陈元锋收到了一封医院转来的患者感谢信:“虽然我们不曾见面,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是您用大爱救了孩子,我们终身难忘!我们也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愿好人一生平安!”

今年4月初,陈元锋再次接到红十字会消息,这名配型患者病情复发,询问他是否愿意第二次捐献。“救人就要救到底,我义不容辞!”他当即就同意了。短短的一年多,陈元锋两次捐献骨髓,延续着患者的生命。

陈元锋的言行、品格,无疑在家庭里树起了一面旗帜,影响了他的妻女。妻子胡国红是乡亲们经常夸赞的贤内助,村里人有个大事小情,她总是跑前跑后,帮忙张罗。2017年6月,妻子的干细胞配型也成功了,但经过体检,因其身体不符合捐献条件,才遗憾地放弃。而现在,陈元锋的女儿陈博也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

这就是陈元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每天都在为银水村500多口人用上放心水尽心尽力。陈元锋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继续干下去。从事管水员三年多来,他走遍了银水村所有家庭,将自来水送到村里家家户户,也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本报记者 闫长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