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会的劳动争议调解员,还是应该有点公益心。”回想起这9年的工作,北京市西城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调解员、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天任颇为感慨地说。
从2009年当上工会调解员以来,王天任已经记不清他和团队同伴们经手了多少案子,但是凭着过硬的专业能力以及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一次次守护住了职工的权益。
去年,一位老先生到调解中心找到了王天任。这位老先生1940年出生,非城镇户口,2008年5月入职一家公司,从事保安和收发工作。2013年底,他在工作中受伤。随后,他要求单位确认劳动关系、认定工伤,并要求相关赔偿,但企业不同意。
经过王天任的联系,企业的人事负责人出面了,但是态度强硬,表示坚决不调解,并要求走仲裁,可老先生却不愿意。因为此前,老先生也咨询过,知道走仲裁时间太长。但人事负责人很直白地表示:“老先生到企业的时候已经68岁了,超过了退休年龄,他跟企业之间就不算是劳动关系,最多就是劳务关系,而且企业给他上了意外伤害险,受伤的花费走保险就行了。”但王天任很明确地告诉他:“别管老先生多大岁数,他在你们那上班,就是劳动关系。”
王天任解释说,应该按照《劳动合同法》优先的原则。而老先生是非城镇户口,从来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也无从享受,所以他跟企业就是劳动关系。听了王天任的分析,这位人事负责人坐不住了,找来了企业法律顾问,又经过一番对于相关法条的查阅,他们都认可了王天任的分析思路,表示同意调解。最终,老先生拿到了应得的补偿。
虽然劳动争议调解的工作并不是王天任的主业,但在这项工作上,他却花费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招来一些误解。
今年,一位在P2P企业工作的职工,因为企业欠薪,来调解中心寻求帮助。王天任了解到,跟这位职工情况一样的共有5人,被企业欠薪在8万元到20万元不等,于是找来了企业负责人。
当时,企业派来了法务人员,他到调解中心后,表示同意调解,对于欠薪的金额也完全承认,并同意全部支付,但是不能一次性支付,需要分次。比如8万元,需要分6次支付,而那位职工也同意了。按照正常情况,这次案件已经调解成功,接下来,王天任可以让他们签署《调解协议》了。就在这时,王天任犹豫了。
王天任说,“在金钱方面,企业方都希望支付的越少越好,很少有这么痛快的,而且又是P2P这种高风险行业,所以我们感觉,这里面有问题。于是,就想先拖延下时间,不让他们签《调解协议》,假装提出希望另外4位职工一起到场调解,如果不行就直接去仲裁。”
眼看着调解已经成功,那位职工对于王天任的做法很不理解,还反复说要投诉他。职工走后,王天任在网上搜索发现,这家企业的老板是一名“老赖”,两年前就已经被列入了失信者黑名单。“企业法务那么痛快,很可能就是在拖延时间。如果真的让他们签了《调解协议》,职工很可能等到最后,什么都拿不到,反而错失到仲裁或法院的良机。”王天任说。
王天任说:做调解工作,我就得实心实意地为职工着想,为他们争取到最好的结果。哪怕一时间被误解,那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当初真的没想到,工会调解员的工作,一下能干9年。”王天任说,他们团队共有7个人,日常有4个人在调解中心轮流值班。最初,他也专门招过刚拿到执业资格的年轻律师来这里值班,但是都干不长久。
“这项工作有时候确实比较枯燥,相对于我们平时接触的其他案件,得到的报酬低,但是却更加费时,让人很难有成就感。但是为什么能干到现在,我想,还是因为心里装着那些职工,尤其是在劳动争议发生时,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他们被拖欠的工资、被拖缴的社保,真的就是他们现实生活的来源,今后人生的保障。我们代表工会为他们提供帮助,就是要守护好他们作为劳动者的价值体现,这也是社会对他们的尊重。”王天任说。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