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情说和”巧妙化解劳动争议
档案室里的“外科医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情说和”巧妙化解劳动争议
——记海淀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员张晓伟
 

从书记员到仲裁员,他靠勤奋耐心的记录与公正无私的态度,得到庭前信任;在众人不解中,他走下公堂成为海淀区总工会的专职劳动争议调解员,甘做调解双方的知心人。在张晓伟的心中,主导案件进程的仲裁岗位很神圣,但化解矛盾的调解员身份更伟大。

书记员·仲裁员·调解员

2010年,张晓伟成为一名劳动仲裁书记员。“第一次接触到劳动争议案件,除了感觉案件种类丰富外,更多的是对仲裁员身份的敬畏。”张晓伟表示,那时他便励志走上仲裁岗位。在日后工作中,他专心记录当事双方和仲裁员在庭上的每一句对话,回去以后再反复研究学习。不久,张晓伟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仲裁员。

随着裁审的案子增多,张晓伟发现,很多案件不一定非要对簿公堂。“很多时候,把法律法规和人情道理讲清楚了,劳动争议的案件都能通过调解来解决,不仅能帮助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还能更好地化解双方的矛盾、减少工作程序、节约社会成本。”

2018年,张晓伟做出了人生的重要抉择:离开仲裁员的岗位,成为了一名海淀区总工会的专职劳动争议调解员。“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仲裁员的身份说出来要比调解员好听许多,手上的‘权力’也大得多。我认为,仲裁员也好,调解员也罢,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大限度地化解劳动争议,减少仲裁和判决的案件数量,同时也让争议双方都能通过调解工作更加知法懂法,降低今后出现劳动争议的几率,才是最重要的。”

初为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员,张晓伟感觉当事人好像没有之前那么“听话”了,原来简单讲一下就能明白的问题,现在苦口婆心说半天,当事人还是用质疑的眼光看着自己。他发现,工会专职调解员没了仲裁员的权威性,就更要把法条说得准,讲得细,才能经得起当事人的查询和质疑;另外,调解工作不同于裁决,在法的基础上还要有情,他便在工作之余自学心理学知识,充分了解双方当事人的心理,在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中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

一杯茶化解双方激动情绪

陆某于2017年与某某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2018年7月,双方经协商签订了一份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协议书约定公司需支付陆某9万元补偿金并于3日内支付完毕,如一方违约需支付5倍的违约金。但公司并未按照约定时间支付,在经多次讨要无果后,陆某询问律师后前来仲裁立案。

接到工会分配下来的该案件,张晓伟立即拨通了双方电话,陆某在电话中非常强硬地告知公司必须按照协议支付5倍违约金,其余免谈;公司法人情绪也非常激动,表示“公司正常运作都要想办法”,只能按照协议约定给付陆某补偿金,违约金不予支付。总结相关内容后,张晓伟便通知双方两日后来调解中心进行调解。

两日后,如期而至的双方在门口就吵了起来,张晓伟为双方递上一杯暖茶,先将陆某叫进了调解室。张晓伟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开始和陆某谈论他乡生活、职场规划、家庭情况,并为其分析了其所从事的行业职场的稀缺度,在聊天的过程中话题开始延伸到本次调解的主题。他让陆某先出去好好冷静,考虑一下是否能够酌减5倍违约金,不必马上给出答案。

随后,张晓伟又将公司法人叫进调解室,将其茶杯里的水加满。他向公司法人表达了对公司现有困难的理解,同时向其说明了公司应该按照协议要求按时支付违约金。公司法人表示,想想是这么个理儿,“但公司困难,晚几天给又不是不给,况且该员工平时表现一贯自由散漫,给的工作拖拖拉拉,要不是看在朋友的面子上早就开了他了。”说完情绪又激动起来。张晓伟随即安抚对方,让对方喝口茶水消消气,在确定公司同意支付补偿金的前提下,询问其是否愿意适当给予违约金,并让其权衡利弊、耐心考虑。

明事理换位思考解矛盾

“您换位思考一下,但凡公司不想给你补偿为什么还要与你签订合同?但凡公司效益好为什么法人亲自过来处理此次争议?”当陆某再一次走进调解室,认为自己没有错,并对公司不按约定支付补偿金、态度蛮横的行为感到愤慨时,张晓伟劝说陆某理解公司的难处,站在公司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随后,张晓伟向陆某说明,他这种情况的违约金产生属于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导致无法按期支付,在取得陆某理解后,他询问陆某能否接受将协议中的违约金数额从5倍降为2倍,陆某也表示同意。

在此基础上,张晓伟向公司表示陆某理解公司的经营处境,并希望公司能支付其2倍违约金,但公司表示支付2倍公司仍将无法正常经营。张晓伟又提议,双方能否接受分期支付,双方同意后在调解书上签字,公司也就此事向陆某道歉。

“在调解室里,用词、表情、语气甚至一些小动作都要注意,要懂得倾听,要让当事人觉得你够专业、够真诚。”张晓伟表示,在调解室里,双方肯定是带着火,且都是在气头上,让他们冷静下来找到利益的共同点,调解员需要在言谈话语间具备敏锐的捕捉力。

“企业都是想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的利益,职工也会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靠仲裁员的经历和专业的法律知识,用明事理的方式为他们的权益提供保障,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实现双方的和解共赢,我为我所做的事感到骄傲。我也相信,工会调解员队伍能够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提供持久的正能量。”张晓伟说。

□本报记者 赵思远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