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世界勤俭日”带来什么启示
为产业工人提供有温度的城市公共服务
让同学群 回归本真
“驻村”不住村
从“天眼”招人难 说开去
让“放心阿姨”成为家政行业的标配
整治农村山寨食品 已经刻不容缓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天眼”招人难 说开去

 

媒体报道,“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明年正式开启24小时观测,为此面向全国招聘人才。然而,10万元年薪的“开价”却乏人问津。此事耐人寻味。

对于“天眼”所在的贵州而言,10万元年薪应该不算低,至少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但是,“天眼”地处深山,工作枯燥,甚至缺乏基本的娱乐生活,显然属于艰苦岗位,理应有更多“优待”;况且,“天眼”对值守人员要求很高,如长期在现场工作、英文水平良好,部分岗位还要胜任夜班等等。这些条件叠加,以当下“市场行情”论,每月税后不足万元的收入,实在缺乏吸引力。

“天眼”是多学科大型综合工程,而且领先世界水平,被誉为“国之重器”,要维护其正常运转,并且有所成就,不断发展,当然需要包括“养人”在内的大量投入。“天眼”招人难,无疑与“开价”低有关;“开价”低的原因,一个可能是缺钱,另一个可能是低估了人的价值。前者国家应该支持,后者需要转变观念——再先进的设备也离不开人的操作、维护,否则,不过一堆金属而已。

由“天眼”招人难,想到其他行业、岗位的招工难,以及某些基础性、偏冷门岗位的科研人员的生存现实。前者难在技能人才的短缺,而后者又面临人才的流失。说来说去都是人才问题,都与待遇相关。人才首先是人,他们需要生活,而且应该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判断。

在如何对待人才的问题上,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个人价值、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理想、情怀已经很难打动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前些日子网上热传的某技能人才“跳槽”致使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受阻,虽属个案,却是典型例证。□一刀(资深媒体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