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思远) 23日,北京市三方“四看四查”联合督导检查小组对通州区总工会集体协商工作、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工作进行抽查。
在通州区集体协商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区总工会权益部、区人社局仲裁院分别就集体协商工作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进行了汇报。随后,围绕两项工作,通州区民办教育行业、北京中保伟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北京莱恩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典型发言。
据了解,经疏解整治后,通州区拥有独立建会企业5840家,其中百人以上企业114家,覆盖职工人数近9万人。通州区开展集体协商工作以来,已签订集体合同并备案企业2562家,覆盖职工人数近6万人。另外,还有240余家已完成签订工作的企业正在人社局备案审核中,全部计算后,集体协商建制率达88%,百人以上企业建制率达92%。
在开展集体协商工作过程中,通州区集体协商领导小组制定领导目标责任制、工会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明确工作目标;建立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制度,提高集体协商的职工、社会知晓率;加强职工方协商代表队伍和培训制度建设,让职工方协商代表充分了解职工诉求,聚焦职工集中反映的问题,敢于代表职工、为职工说话,并保障职工对工资分配和开展工资协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对协商难度大的企业,由上级工会集体协商专职人员作为职工方代表直接参加协商工作;同时,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指导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重点协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针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重点协商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和工作通报、报告制度。
为了让集体协商队伍提升业务水平、强化协商能力,通州区在多个劳动关系领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集体协商指导员,使队伍具备规范性、专业性,并做到每个单位都有专人负责集体协商工作;同时,定期对集体协商指导员进行工作考核和业绩评估,根据考核情况进行续聘、解聘或调整工作,并对业绩突出的集体协商指导员给予相应奖励,调动集体协商指导员的积极主动性;另外,除进行业务和理论政策培训外,对集体协商指导员加强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践训练,让其精准把握基层需求和不同群体的职工心态,努力做到“一企一策”;此外,建立集体协商指导员管理制度,制定了“必须两人以上才能下企业进行指导”等硬性规定,避免一人进企业所引起的不必要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