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 争做新时代的好工人
博物馆何以成了 “祈福之地”
公共健身设施重建更应重管
朱富勤:工会干部应俯首甘为“连心桥”
邹彬:工会维权服务要给农民工更多获得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0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共健身设施重建更应重管

 

居民生活小区内的公共健身设施给居民健身提供了便利,近日,记者走访昆明部分小区发现,公共健身设施损毁现象严重,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长期无人修理,这不仅影响到居民日常锻炼,而且有损城市文明形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0月23日 《昆明日报》)

公共健身设施重在便民利民。要想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需要从监督、管理和疏导三个方面发力。首先,安监等相关部门应联手对遍布在各个公共区域的健身设施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对需要管理维护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要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造册,督促责任部门该换新的进行换新,该维修的进行维修,切实排除安全隐患。并要建立动态监管机制,让公共健身设施始终处于有人监督、有人维保的状态。其次,以公共健身设施所归属的社区、单位、乡村为主,指定专人落实安全措施,定期进行维修、检查和保护,确保公共健身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最后,要做好宣传引导,让居民精心爱护使用。通过张贴提示标语等方式,加强对居民进行安全文明使用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在使用公共健身设施时的安全、文明意识,从而做到在享用公共资源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呵护,做到文明、安全使用,避免人为破坏行为发生。

对于公共健身设施的设立部门而言,既然前期已经进行了详细安排,花费了不少资金,就应该有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的信心和决心,应该在后期的管理上多下功夫,做到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保证,使公共健身设施有人管、管得好,让市民方便用、乐于用。□胡勇俊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