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一段视频显示,甘肃省博物馆“天马西来”后台展池中散落着一元、五角等面值不等的纸钞和硬币。展品上堆满纸币的现象并不是首次出现,此前就有媒体披露,游客在展出的佛像周围投掷钱币祈福,博物馆被当成了“祈福之地”。就此行为,有关专家表示“民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10月23日《科技日报》)
众所周知,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已经由传统式的对收藏文物标本的看重,转变为对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关注,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资源,为社会发展和公众的学习、教育、娱乐提供服务,是博物馆的职责和目的。
游客“祈福”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显然是选错了地方,也选错了对象。在展出的佛像周围投掷钱币祈福,“这是典型的将宗教信仰与愚昧迷信混为一谈的行为”。而且,“文物有着很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这种投币的行为不仅有碍观瞻,还有可能对文物造成损伤”。对于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本来应是基本常识。
正如专家所说,这是科学信仰、公共道德的缺失,需要从根本上提升科学素养,分清楚科学和迷信、民俗和封建之间的界限。如果整个社会对细节不注重,对科普不关注,甚至选择默认或者原谅,即使物质再丰富,技术再先进,没有文明做基础,社会和谐和文化自信是彰显不出来的。
确实,于提升国民素质,科技的普及是其中应有之义。博物馆的功能是延续文化的根脉。博物馆显示着一个社会的品位。博物馆被当成了“祈福之地”,无疑令人尴尬。当陈腐发霉的思想观念,仍然顽固地占据着不少人的心灵空间,这于思想文化建设的努力,显然起着消减的作用。
□钱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