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镭,男,196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厂务资深总监、党委书记、工会主席。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工厂建设、动力设施的运行工作, 2002年,参加中国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厂的建设,2015年主导建设中国最大的单体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厂并荣获国际LEED金奖(中国首家)。
提案建议
关注一线生产者社会地位的提升,想办法让制造业生产者获得认同感、职业尊严感,让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者留在生产一线。
代表感言
作为工会代表,我认为认真履职就是切实反映基层职工的心声,提出好建议、拿出好主意,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全面、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其全资子公司中芯国际北京公司拥有我国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是国内规模最大的12英寸集成电路代工厂,一直领跑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
建设“绿色”工厂,让每一点资源都循环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姜镭的工作安排非常饱和,日程从早排到晚,即使晚上9点多也依然在工作。姜镭在繁忙的工作间隙配合电话采访,每次通话都不超过十分钟。当记者问他,在主导建设中国最大的单体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厂的三年时间里,是否需要长期加班,是否时常遇到建设中需要攻坚的难点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仅仅是这三年的时间,其实,我们这个行业长期加班是一种普遍的职业习惯。遇到难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常事。大部分时间在单位,在报表中,在会议上,在厂房里,这是我非常普通的一种生活状态。”
姜镭于2002年加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一直从事厂务工作,曾任资深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经理、总监,现任厂务资深总监,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在他看来,厂务不仅是简单地为生产提供水、电、气、热、化学品等动力、生产材料以及维持生产所需环境的保障、服务部门;同时也是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安全生产法规、持续节能减排、处理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液、部分固体废弃物的实施部门,是生产建设的先锋部队,更是绿色工厂的践行使者。
记者了解到,姜镭曾在2002年参加中国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厂的建设,在2015年,主导建设中国最大的单体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厂——中芯北京二期工程。该生产厂荣获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颁发的LEED金奖,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集成电路生产厂。姜镭在开发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方面有突出贡献,尤其在节能减排及危废处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主导建设的厂房设计满足绿色工业建筑二星级标准。
据姜镭介绍,在主导建设中芯北京二期工程之时,他贯彻了绿色工厂的理念。“比如,我们将再生水用于洗涤塔、冷却塔以及景观喷泉,用冷却塔排水用于卫生间冲厕,将雨水回收用于绿地灌溉。力争用好每一滴水,循环利用水资源。”姜镭表示,在生产厂设计建设之初,使用变频机、新型高效电机、LED照明也是绿色工厂的体现。自2002年起,也就是他入职那一年开始,中芯北京的工厂陆续建成并投入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使用中,在生产、生活用水的过程中均做到了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生产水回用率达到75%以上。截止到2016年12月,总计节约自来水1132万吨(相当于近6个昆明湖),节电11646万度电(相当于4万多个家庭一年的用电指标)。自2008年起,中芯国际利用热电厂热水锅炉的余热替代市政蒸汽,共节约蒸汽量3万余吨。
提案:提升基层生产者的社会地位
作为代表,姜镭此次上会主要关注基层劳动者,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基层职工。姜镭说,他所在的集成电路企业,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肩负着行业发展的重任,其研发团队都是高学历人才,包括一部分海外留学经历的知识分子。同时,中芯国际是一家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员工生产制造的一线职工。相较于高大上的研发人员,生产制造部门的从业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工艺生产和工艺管理的职工,他们的社会认同感需要提升。姜镭表示,制造业的维系和发展与这些生产者息息相关。这些投身生产一线的职工,大多也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如硕士、学士,是有知识、有技术的从业者。前端的研发人员有了好的想法,设计出蓝图,后期需要生产制造出来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制造业是离不开生产者、工人、基层的管理人员的,生产者是生产的基础,应该想办法让他们留在制造业,留在一线,在专业领域继续深入研究。不仅仅是加工资,还要提高社会地位,提高职业认同感,希望工会组织能为生产者做一些切实有力的保障工作。
姜镭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开发区针对生产一线的班组长进行‘磐石计划’培训教育。这种培训贴近生产,给我们的一线班组长很大帮助和鼓励。今年又推行促进职业能力提升的补贴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职业资格等级考试、继续教育和专业职称评审。此外,还组织各类评选活动,选出工作努力、成绩卓然的一线生产者,授予荣誉,让他们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认同和肯定。”
□本报记者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