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里宏村
秋访流水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里宏村

 

安徽宏村的“雏形”,要追溯到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其原居地安徽黟县奇墅村遭土匪洗劫,汪氏66世祖汪彦济遵循祖训,举家迁至雷岗山下(今宏村),置地数亩,艰苦奋战二十余载,建起了十三座楼房,史称“十三楼”,名为“弘村”, 取“扩大、光大”之意。后来,为避乾隆皇帝“弘历”之讳,更名为“宏村”至今。此后,宏村的先辈们用勤劳和智慧,打造出了以“山为牛头,树为牛角,屋为牛身,桥为牛脚,月塘为牛胃,清泉为牛肠”的牛形村落,至今仍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气势不凡,蔚为大观。如今,宏村已成为国家AAAAA级景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南湖,宏村之韵

从永乐到万历年间,宏村迅速发展,人口骤增,房舍扩建,仅靠村中央的月沼之水已无法满足村民使用。于是,宏村村民通过商议,征用村南良田百亩,深掘数丈,砌石为沿,建成了巨弓形的南湖。后来,湖上又建起了一座玲珑的石拱桥,名曰“画桥”,大概是取如诗如画之意。

一入村口,南湖的美水便扑眼而来,清澈透明,水波荡漾,犹如一位清纯的村姑,笑迎八方来客。南湖是活水,因为“流水不腐”,南湖的水便显得十分清澈。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的民居清晰地倒映在湖中,鸟儿自由飞翔,鸭子往来游弋,古木青青,杨柳依依,远山空蒙,云雾缭绕,如诗意,似画境。游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皆流连于这诗画般的仙境。清人汪士通有诗赞宏村曰:“家住桃源好,村居别有天。秋山千树月,春水一湖烟”。

有了这方美水,宏村便有了灵性,多了韵味。

书院,宏村之魂

南湖书院,故名思义,它建在南湖边,明末时,宏村的先辈们在南湖北侧建起了六所私塾,史称“依湖六院”。后有名士来此游览后,向宏村汪氏贤达建言,合并扩建“依湖六院”。宏村的汪以文等人带头出资,历时四年,建起了新书院。为了表彰汪以文的功绩,村人将书院命名为“以文书院”,后称“南湖书院”。据介绍,南湖书院占地6000平方米,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六部分组成。

数百年来,南湖书院培养了一批批文人学士,其间不乏名人贤达,可谓是人文蔚起,英才辈出。南湖书院为徽派建筑风格,处处氤氲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尤其是那些古雅的楹联笔力遒劲,字句铿锵,对仗工整,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走出书院,我被书院浓浓的人文气息深深感染,耳边仿佛传来琅琅的书声。这书声,仿佛穿越古今,回荡在宏村的上空。

月沼,宏村之眼

月沼,形如半月,当地百姓称之为“月塘”、“牛小肚”。 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宏村人汪辛和夫人胡重娘发现村中有一泓清泉,汩汩流淌,遂请风水先生何可达规划设计,引西溪之水,环村绕屋,再把村中天然泉水处建成池塘月沼,面积1000余平方米。月沼坐落在宏村中央,便于村民取用。月沼之于宏村,从审美的角度看,属画龙点睛之笔,如同白云之于蓝天,风帆之于大海,羊群之于草原。

月沼虽不大,但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四周粉墙黛瓦,房舍古雅。这里是宏村的中心,女人浣衣,老人聊天,孩童嬉戏,游客在此流连忘返。月沼,成了外来游客的“打卡地”。

月沼虽小,但小得精致,小得诗意,它是宏村的眼睛,里面装满宏村的传奇,记录着宏村的喜忧。

祠堂,宏村之根

宏村的汪氏宗祠,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坐落在月沼北畔正中。宏村汪氏76世祖汪辛当时在山西为官,修建宗祠时他出资过半。由于他身在外地,村人便推选汪辛之妻胡重娘主持修建。她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不负重望,励精图治,历时四年建成。

议事厅的正前方供奉着三位汪氏先祖,均为男性。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是不能入家族祠堂的,而汪氏宗祠里却供奉着一位女性祖先——胡重娘。宏村人为了纪念她在宏村规划建设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将她的画像与“巾帼丈夫”的匾额一同悬挂在祠堂中,供族人朝拜。这是对这位汪氏家族中的“巾帼英雄”最高的褒奖,游人至此,无不对这位“女汉子”心生敬意。

汪氏宗祠,是汪氏家族祭祖、议事的场所,也是他们寄托和传承宗族精神的地方。从某处意义上来说,汪氏宗祠,是宏村的根。

□黄平安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