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不知道该去哪家医院找哪个医师看病,而医生也不知道要接诊的患者是什么样的病情,这种“双盲”就医模式,如今在大兴区医院已经避免。一种创新型“诊间预约”挂号新方式已经试行一年,“靶向型”引导患者就医,为患者指出“就医路线图”,取得了良好成效。该项目参加由北京团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等共同举办的“我为改革献一策”活动,从71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第一名。
2017年4月8日,本市全面实施《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便快捷地安排患者“适宜就医”成为医改后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责。“探索科学、经济的门诊就医模式是当务之急。”针对上述背景,大兴区医院提出开展“创新型诊间预约”,推进“精准型分级诊疗”。由门诊部主任周晓峰主任医师作为“创新型诊间预约”项目组导师,带领门诊部、团委等青年同志,共同开展此项工作。
周晓峰通过大量的门诊案例得出,目前的“双盲式门诊就医模式”普遍存在。一方面,患者往往不清楚该去哪家医院找哪个医师看病。另一方面,各医师也不知道患者的病情简单还是复杂,只能坐等患者挂号后来诊。“说到底,这是一种无序化就医模式。实质是非医院背景的患者在给自己绘制就医路线图,而不科学的就医路线图正是造成误诊误治、病情延误和医疗不合理支出的直接原因。而患者医疗支出的增加实际上就意味着国家卫生支出的增加。”
周晓峰认为,一个成功的门诊诊疗过程一定是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能为患者提供正确诊疗方案的合适医师,患者遵从正确的诊疗方案并获得最佳的预后。换言之,及时、经济的看好病,其基础是有效、科学的“就医路线图”。而创新型诊间预约是获取“就医路线图”的最佳途径。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创新型“诊间预约”挂号新方式到底新在哪儿?周晓峰介绍,这一方式是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制定的科学性预约,这种预约模式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挂号,更实现了层级诊疗。诊间预约是医生可以在患者初次诊疗后给予预约三个月内的就诊时间,医生在诊疗结束后进入预约管理系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需预约科室,而后选择相应级别医师或知名专家团队,将医院所有医疗资源呈现给患者,有效帮助患者花更少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来看病,避免“双盲”模式就医。
针对选择患者就诊时间方面,在诊间预约上大兴区医院做到了普通号“分时段预约”,患者可以精确到某天某一时间段前来看病,保证就诊高效有序。诊间预约功能的启用,不仅可以提高门诊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对患者的健康管理、就诊序贯性都有积极促进作用,达到了门诊科学管理的目的。
通过前期对诊间预约工作的宣传及门诊医师相关工作的培训,2017年7月,大兴区医院开始进行诊间预约的试运行工作。在此试运行阶段,医院针对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并于当年10月正式于门诊开始实施诊间预约工作,对就诊医师的选择功能,也由单一的普通号源预约扩展为普通号源及专家号源均可预约。同年11月,在病区开展了中长期预约工作,主管医师可以根据病情为出院患者进行门诊预约,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准确复诊。一年来诊间预约率由最初的3.5%升至38.9%,门诊总预约率由15.2%升至53.2%,共有50余万人次患者得到预约服务。
不仅仅是预约率的提升,一年来,大兴区医院已经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靶向性”、“全面性”、“序贯性”的门诊就医模式,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少的步骤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医师为自己制定正确的诊疗方案。周晓峰希望,这种“靶向式”就医模式能够像全国推广,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政府医保资金支出,有效降低患者就医成本,且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医疗安全,从而达到高质量、低成本、高普及这一最终目的,造福百姓。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