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金秋赏菊正当时 你知道北京赏菊从何时开始吗?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秋赏菊正当时 你知道北京赏菊从何时开始吗?

 

夏荷已谢,冬梅未开,这个季节开属于“四君子”之一的菊花了。菊花的品格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所歌颂,它的颜值也让很多爱花人为之倾倒。金秋赏菊正当时,我们来说说菊花的故事。

辽国皇帝开创北京赏菊文化先河

受到中原宋人的影响,又与契丹文化相融合,北京(幽州)形成了重阳节“饮菊花酒,食生兔肝和鹿舌酱”的特色习俗。那么,作为全国菊花文化中心之一的北京,是从何时开始赏菊的呢?

公元1004年秋,也就是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的萧太后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国境内。在宰相寇准的苦苦劝荐下,宋真宗亲自到澶州督战,两军相峙数月。终于在十二月,宋辽订立了合约,结为兄弟之国,史称“澶渊之盟”。自此以后百余年间,宋辽之间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争,而且经常有使臣往来。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都是非常有利的,也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就是在这个时期,大量宋人栽培的精美的观赏菊花由开封来到北京。宋代是中国菊花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菊花专著——刘蒙的《菊谱》,里面记述了35个菊花品种,包括黄、白、紫、粉和复色等花色。此外,还有范成大的《范村菊谱》、沈竞的《菊名篇》等8部菊花专著,各谱中记载的菊花品种已经累计达到200余个,有金铃菊、喜容菊、桃花菊、龙脑菊等等。同时,菊花的栽培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大立菊,这是一种特殊的栽培形式,每株菊花开花数百朵乃至数千朵,整齐排布、同时而开,场面富丽,气势雄伟。大立菊也是菊花栽培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种。宋人还用菊花裱扎成菊花塔、菊花障子、菊楼等造型,可见喜爱之深,技艺之高。

辽国的第八位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就是在《天龙八部》中与萧峰结拜,封了萧峰南院大王的辽国皇帝,对汉文化极其钟爱,更是偏爱菊花。据说,他曾多次派使臣到宋朝的都城开封去寻访名菊,移植到北京(当时叫南京城),并广泛种植。每到重阳节的时候,北京城南面的丹凤门、开阳门和北面的通天门、拱辰门内都会摆放上百株的各色菊花。重阳当日,这位爱菊的皇帝就会邀请群臣和文人墨客到宫城内观赏菊花,并赏赐菊花酒。

据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的记载,辽国丞相李俨知道这位辽道宗喜爱菊花,就在赏菊后即兴做了一首《黄菊赋》给皇帝,皇帝看后非常喜欢,并兴致勃勃的赐批了《题李俨黄菊赋》一首。李俨的《黄菊赋》虽无从可考,但道宗的诗却流传了下来: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这首诗既是赞《黄菊赋》,更是赞扬菊花。它把赏菊佳句比作缤纷的菊花,余香袅袅,风吹不散,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袖中犹觉有余香”一句写得极有韵味,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异曲同工。而结尾“冷落西风吹不去”,既点出了菊花开放的时节,又表现了菊花独立寒秋的气节,表达了这位皇帝爱慕高洁的志趣和审美。在诗歌史中,这首诗被列为辽诗中的上乘之作。

这样一位热爱菊花、仰慕汉文化的辽国皇帝,开创了北京赏菊文化的先河。在他在位的46年间,北京赏菊之风日渐兴盛,到了辽代末期,重阳节赏菊花已经成为北京的雅俗。因此,北京的菊花史也以此为开端。

清宫里的“嗜菊人”

清代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在清朝,宫廷中仍然是很重视重阳节的,过节时宫中也都有插戴茱萸和系菊花荷包的习俗。

还记得《甄嬛传》里,禁足的甄嬛给太后备下的重阳节礼吗?是“菊花糕、菊花酒和茱萸香袋,茱萸香袋用红丝线系着,加上桑叶和榆叶覆盖,做成三色礼盒”献给太后。这是多么的心思精巧而缜密:菊花和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桑榆原指日落处,后引申指代晚年,这些东西精心搭配在礼盒里,寓意解除凶秽,以招吉祥,恭贺千秋。这样的重阳节礼,哪位老人收到能不开心呢?

清代的帝后中喜好菊花者众多,其中乾隆和慈禧就是最为著名的“嗜菊人”。

乾隆时期,重阳节皇帝一般在承德避暑山庄渡过,登高、赏菊、放风筝。菊花在避暑山庄内的栽植十分普遍,据文献记载,澄观斋、如意洲、清舒山馆和创得斋等处,都曾种植过大量菊花。也正因如此,有关乾隆皇帝在北京宫苑中赏菊的记载就很少。不过到处题诗的乾隆皇帝自然不会让我们失望,一首《玉华寺晚桂》:“盆梅乍可同欺雪,圃菊方看独傲霜”,就证明了他曾经在静宜园玉华寺中赏菊。而另据《古今北京》一书记载,乾隆年间,颐和园中的写秋轩也曾多种菊花,乾隆皇帝当然也有提诗了:“写秋自是此轩宜”。

乾隆时期还有一件与菊花有关的大事,就是在1756年,有人向乾隆皇帝进献了“洋菊”。喜欢花的人,都爱奇花异草,像乾隆皇帝这样出了名的“好奇宝宝”,自然对这些外来的洋花喜爱有加。他下令让宫廷画师邹一桂进入内殿,画下这36种洋菊的图谱,自己亲自为每个菊花命名,还挥毫泼墨,题写在菊花图谱上。而后,画师邹一桂记下每株菊花的性状特征,集结成册,乃为《洋菊谱》。这“洋菊花”到底是从何而来?有的专家学者认为这些洋菊是从日本或是其他国家引进的,也有些认为是从南方地区引来的品种。

清宫中的另一位著名的“嗜菊者”就是慈禧太后,这在许多书中都有所记载,称她有“菊癖”。

一是她喜爱菊花。她曾下令在紫竹院南岸依山势遍植各色秋菊,因为北京人将菊花又称为“九花”,于是这座山也得名“九花山”。

二是她亲自种菊。慈禧晚年在颐和园里,亲自带领着后妃和其他贵妇一起种菊。据德菱格格在《清宫禁二年记》中记载:当时八月初一左右,慈禧就开始在昆明湖的西岸种植菊花。她率人折取菊芽,插入盆中,逢雨则以席遮盖。九月初,菊花发芽,慈禧和宫眷每日巡视。而且还会去掉多余的侧芽,每干只留一个顶芽,使菊花生长健硕,花朵也能更大。

三是重视菊花育种。有记载:“直至黄花时节,有佳种三五新近发现,太后极为珍异,遂命如形绘之,以订菊谱之阙”。据说她最喜爱绿菊,而且她还能“于花未苞时预道花之形色”,甚至“能于菊之未萌芽时,道其花之形与色”。传说不足信,不过慈禧爱菊可见一斑。慈禧不光赏菊、种菊,而且还食菊、用菊。因为粗识药性,慈禧老年时常常将菊花作为她的特殊饮食,以保持青春年华和长生不老。据说每逢金秋时节,慈禧就亲自指挥宫娥太监到御花园,采摘花瓣肥厚的菊花,以肉汤、鸡汤、生鱼片和菊花一起吃,每次都胃口大开,吃下很多的鲜花。

再有就是她用菊花洗手,让双手都沾染上菊花的香气。正是因为对菊花的特殊喜爱,她还将菊花作为礼品赠送给各国驻北京使节夫人。想必当年的时节夫人一定欣然接受,并且也会迷恋上这些多姿多彩的菊花,而不会像有些当今的人,见菊色变,只把菊花当做丧葬用花。

由于帝后对菊花的偏爱,清代宫廷御苑中都会栽植菊花,并且有人投其所好的从各地搜集了菊花进献到皇宫中。宫廷中的赏菊活动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还会派专人修订菊谱。此外,受猎奇心的驱使,菊花的引种育种得到重视。

这一切,必然促进了北京地区的菊花发展。

主讲人介绍:

付丽,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花卉产业处主任科员,从事北京花卉行业管理工作,2018年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荣誉称号。

在书香园林公众号开设“付丽赏花”专栏,发表《穿越时空,说说30年前的市花市树评选》《寻找〈诗经〉中的植物》《菊花是元大都最美的秋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习近平的梅花情结》《老北京的茉莉花儿茶》等花卉文化文章40余篇。

□主讲人:付丽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