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之智,始于发现,成于探究。北京市优秀教师、东城区崇文第三幼儿园教师金东从教30年来,帮助幼儿从小插上科学的翅膀,在孩子们幼小心田里播撒下科学的种子,并见证幼苗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小蜗牛排泄”事件启发幼儿科学兴趣
给幼儿普及科学知识,他们听得懂吗,能接受吗?事实说明,幼儿不仅听进去了,还在他们幼嫩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并不是大人的自我想法,而是幼儿展现出来的。
2017年暑假高考录取结果公布后的一天,已经毕业多年的辰辰和他的妈妈回到幼儿园看望老师。一看到金东,辰辰妈妈就亲热地拉住她的手:“金老师,辰辰考上了自己满意的大学,您看,这是录取通知书,还有辰辰参加北京市青少年航模比赛一等奖的证书,我们是来向您报喜的!”辰辰在一旁补充:“金老师,您还记得当初您带着我们玩科学游戏吗?我从那时候开始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这个爱好一直坚持到现在。”
听了辰辰的话,金东很快回想起16年前的情景。那是一个周一的早晨,她正准备给班上养的两只蜗牛洗澡,突然发现其中一只的肚子下面拖着一节蓝色粪便。蜗牛为什么会拉蓝色粪便呢?这让她和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辰辰好奇地指着自然角对她说:“老师,您看我们的画怎么破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幼儿们记录自然角变化的纸出现很多不规则的大洞。莫非是蜗牛趁着周末班上没人的时候爬到墙上,把孩子们带有蓝色水彩的画吃了,又悄悄地爬回盒子里,因此才拉出蓝色的粪便?
金东抓住机会,带着辰辰和其他幼儿对蜗牛的行踪进行了持续一周的观察,果然发现两只蜗牛趁着没人时就肆无忌惮地吃墙上的纸。它们吃什么颜色的画,就会排出什么颜色的粪便。谜底找到了,但师生们没有就此作罢,而是继续追踪“为什么蜗牛喜欢吃墙上的纸”的谜题。在多方查找资料、咨询专业人士后,他们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因为蜗牛喜欢吃植物纤维,在孩子们的图画纸中,它们找到了喜欢的植物纤维,所以吃得不亦乐乎。
善于观察和发现是培养孩子探究精神的基础。“小蜗牛”事件后,辰辰和其他小朋友对小动物的观察兴趣大大提升。他们一起在雨后观察钻出泥土的蚯蚓,一起寻找藏在幼儿园迷宫里的小壁虎,一起悄悄注视会变颜色的巴西龟,金东则在一旁适时指导。每一次探究科学现象的活动,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快乐。辰辰总是很快乐地感叹:“金老师,我们身边怎么有这么多有趣的现象啊!”
金东说,幼儿心理学表明婴幼儿时期是探索欲、表现欲最强的阶段,作为教师,应积极抓住这个良机引导启发孩子,相信孩子将会终身受益。
从2003年起,金东开始探究科学领域教学,并逐渐形成特色。2008年,在中央教科所刘占兰博士的指导下,她大幅度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水平。
金东带着幼儿们尝试开展了“小火箭上天”“物体是如何下落的”“有趣的膨胀”“好玩的三脚架”“甜甜的河水”等好玩、操作性很强的科学游戏,又在班级活动室增加了一个“科学探究角”,让幼儿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疑惑或者一些科学现象作为问题提出来,在这里进行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看到孩子们着迷的眼神,金东受到极大的鼓舞,更加有动力带着孩子们在科学道路上前行。16年后,辰辰的反馈再次给了她一颗“定心丸”。
带同事钻研课题获国家级成果一等奖
崇文第三幼儿园是一所市级示范园,目前全园共有幼儿450多名。园所用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造就教师创新意识成为办园特色。2011年,金东独立承担了市级重点课题《优化科学区材料,提高幼儿科学活动的有效性》的科研工作,于2015年结题,并被北京市教育学会评为优秀课题。
2012年,金东参加了东城区研修学院组织的“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究活动,并申报课题《大班科学区开放性游戏的研究》,着重针对大班在科学区如何投放开放性的游戏材料开展研究。为了更好地梳理对某一科学现象的理解,在材料上更好地体现开放性,作为课题负责人,她经常下班后和课题组成员李环一起分析材料、设计表格,选出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现象,然后将这些科学现象以活动材料的形式投放到活动区。她们时而冥思苦想,时而争辩观点,时而共同研究,每次有所进展,都会欣喜不已。
在三年的研究中,她们积累到科研案例20余个,书写课题反思40余篇和论文6篇。该课题获得国家级课题“基础教育教师科研能力研究培养”优秀成果一等奖;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李环提升了专业水平,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次支教引维吾尔族学生走进科学大门
在30年的教师生涯中,金东还先后三次来到新疆和田支教,承担了科学领域的教学任务。望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她尽全力把北京的教育教学经验带到当地。
小火箭是怎么升上天的?电话能听见声音是什么原理?陀螺转起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一个个小游戏引领着维吾尔族学生走进科学的大门。她用生动的游戏、互动的上课形式引导学生喜欢上科学活动,帮助他们在动手活动中了解到科学活动的形式,以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
金东的尽心赢得当地学生的信赖。她听到最多的话语,是一句句“老师,我爱你”;上课时她口渴了,一瓶矿泉水会悄悄放在讲台桌上;下课后,很多学生会拿出家里的大枣请她品尝。师生之间从开始时的拘谨、不好意思,逐渐发展为亲近信任。
希尔是她所教班上一个特别活泼的维吾尔族男孩。下课了,他找到金东告诉她:“你好,老师。参加这次学习,本来我想签个到就跑出去玩,但是您的课上得特别有意思,我就留下来了。”希尔淳朴的话语令金东特别有成就感,她知道,一颗爱科学的种子已经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