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天气一天比一天干燥,容易发生火灾。但很多火灾存在一定的规律,如果能够提前预防,一般是可以避免灾难发生的。其中,家用电器故障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在家电使用过程中,哪些是诱发火灾的最大隐患?平时又应该如何应对消除呢?记者采访到了北京消防相关负责人,为市民支招。
使用家用电器
注意火灾隐患
据了解,家用电器使用过程中发生火灾的诱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电器短路,由于线路绝缘层损坏,导线短路产生强烈的火花,引起可燃物起火。二是超负荷用电,由于同时开启的电器用电量超过导线安全值,导线升温引起火灾。三是漏电,漏电会产生火花,引起火灾。四是线路接触不良,发生升温或打火,引起火灾。
为避免以上诱因,北京消防建议,电器设施要由专人安装,不可乱接电源,不能超负荷用电;要经常检查电器线路、配电设施、电源插头和开关使用是否正常,是否到达使用年限,如发生老化现象要及时更换。老旧建筑中的电器线路和电器设施更要经常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火海无情
逃生才是硬道理
当我们没有抓住火灾初期最易灭火的机会之时,小火就有可能变成灭火毯、灭火器等都无法轻易灭掉的大火,这时我们应该怎样逃生呢?下面北京消防负责人为大家普及一下火场逃生的小常识。
在火灾中最可怕的是被烟呛死。如果你家中或办公场所配备了过滤式自救呼吸器要立即戴到头上,如果没有自救呼吸器,你就需要一条湿毛巾,折叠到8-16层,烟雾消除率可达到60%,这是火场中的简易防毒面具。但要注意,毛巾过湿会使呼吸困难,故应将湿毛巾的含水量控制在毛巾自重的3倍以下。
遇小面积失火,如果既没有灭火毯又没有灭火器,用湿毛巾覆盖火苗,可隔氧灭火。煤气胶管、灶具发生燃(煤)气泄漏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起火处,迅速关闭阀门。
处于火场无路可逃时,可进入避难房间躲避烟雾威胁。为防止高温、火从门、窗缝进入房间,可用湿毛巾或床单等织物堵住缝隙或孔洞,并不断向迎烟火的门、窗及遮挡物洒水降温。
人员被困火场,如果没有应急口哨,可在窗口挥动颜色鲜艳的毛巾,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当在使用逃生绳结绳自救时,为防止下滑过程中绳索摩擦发热灼伤手掌,可在手掌上缠一条湿毛巾以避免受伤。
睡觉时把卧室门关好,这样可以抵御热浪和浓烟的侵入;逃生时不要为穿衣服或取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
逃生时,开门之前先摸一下门,如果门已经发热或者有烟从门缝进来,切不可开门,应选择其它逃生路线。
如果出口通道出现浓烟,没有其他路线可走,可贴近地面,匍匐前进通过浓烟区。
家中常备四“宝物”
火灾发生时可助您脱险
第一个宝物是灭火器。火灾发生的初期,若家中备好灭火器,并能熟练地操作它,就可以避免“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实现快速有效地灭火。
第二个宝物是绳子,在无门的情况下,一根绳可以帮助我们从阳台顺利脱险。一般建议3—5楼的居民在危急时使用。
第三个宝物是手电筒,在夜间失火,电路烧坏以后,屋内一片漆黑,猛然发现家中已是一片火海。这时,一只高亮度的手电筒,就能解您的燃眉之急,另外,还可以作为呼救的用具。
第四个宝物是防毒面具,火场中很多人并不是被烧死,而是烟熏致死的。若家中每个人备有一个防毒面具,危急关头,套上防毒面具,采用匍匐撤离的逃生办法就可抵御有毒烟雾的侵袭。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