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东城工商查处一系列“李鬼”服务商
农村“幸福食堂”开到家门口
郭庄子梳理市井美食“老嚼谷儿”
护眼有高招 学校在行动
“科技助残”亮相北京社会公益汇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幸福食堂”开到家门口
延庆实施“一免两补”政策 年内新增40家老年餐桌
 

9月18日中午11点,延庆区四海镇黑汉岭、西沟外、海字口、南湾、楼梁和王顺沟6个村的老年餐桌正式开张,共有300余位老人前往就餐。6家餐桌同时挂牌,意味着老年餐桌在延庆深山区落地扎根,被老人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幸福食堂”。

“一免两补”

老年餐桌有了资金保障

早在2010年延庆就建设了第一家老年餐桌。到2017年底,历时8年全区建成的餐桌只有20家,主要集中在城区周边经济较好的乡镇,建设速度不尽如人意,分布不均,主要原因是缺乏建设和运营资金的保障。

针对现实困难,今年,延庆区民政局出台了“一免两补”政策,为餐桌提供了资金保障。“一免”是指村里免费提供房屋、场地,集体、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承办村级餐桌,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餐桌建设的积极性。“两补”是指政府为老年餐桌提供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其中,建设补贴按实际支出的80%补助,最高10万元,包括餐厅建设一次性补助最高5万元,厨房及其他设备建设一次性补助最高5万元;运营补贴根据运营服务量核算,每个餐桌每年补贴最高10万元。

想要拿到补助金就要按规定建设餐桌,为此延庆区民政局出台了餐桌建设和运营补贴办法,将申领条件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内容。

例如:餐厅建设要求能接待不少于30人同时就餐、管理制度上墙;厨房建设根据食药部门的要求规划,分设洗消间、热炒间、凉菜间,严格将生、熟分开,干、湿隔离。运营补贴的申领条件更加严格,需取得食药部门颁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建立老人每天用餐台账、每年区民政局委托第三方机构核定服务量后,才能拿到运营补贴。此外,为了保障老年餐桌长期发展,还建立了建设补助金追偿制度。餐桌运营不满3年的,运营方将被追偿2倍的建设资金。

据了解,“一免两补”政策出台9个月就新增养老餐桌11家。另有14家村级养老餐桌在建,15家餐桌正在推进,建成后全年新增老年餐桌数量将达到40家。据了解,在刚刚结束的第74次延庆区政府常务会上,专题研究了全区养老工作。其中,全区加力推进老年餐桌即“幸福食堂”建设是重点内容之一,力争到今年年底餐桌总量达到60家以上,解决4500余名农村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合力共建

确保老年餐桌持续发展

延庆的老年餐桌能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除了老人的吃饭问题备受关注,区级提供资金政策保障外,更离不开乡镇和各村的共同努力。“一免两补”能在延庆区四海镇落地,一次建成运营6家老年餐桌并不是偶然。

据统计,四海镇老年人口占全镇常住人口的50%以上,个别村老年人口比例高达70%,老年人吃饭问题成了四海镇首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为此,四海镇成立了建设餐桌工作小组,到已建成餐桌的村学习经验,向各村宣传餐桌补贴政策,在区民政局补助的基础上给每个餐桌提供5万元的镇级补贴。

让老人吃得好、花钱少,保证餐桌长期运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还要靠村级的力量。除了做饭的“大师傅”、配送员,大都是从本村相对年轻、身体好的村民中招用。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村级老年餐桌各显神通。四海镇黑汉岭村餐桌联合慈善“1+1”助老服务队,由志愿者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井庄镇王仲营村老年餐桌开辟了蔬菜园,为餐桌提供时令蔬菜。前山村餐桌为人口数量小的楼梁村、王顺沟村餐桌提供送餐服务,让几个村的老人“抱团”用餐。

餐桌实施阶梯定价,根据托底保障老人、困境保障老人、重点保障老人、一般保障老人的情况由低至高制定餐桌的收费标准,既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又增加餐桌的运营保障。

□本报记者 盛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