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天堂多个说书人
戈婶的幸福生活
■征稿启事
追忆老院里的似水流年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忆老院里的似水流年
——读肖复兴《我们的老院》有感
 

《我们的老院》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继忆城南旧事的《蓝调城南》之后的力作,书中,作者以真挚平实的文字,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无忧时光与青少年时代的阵痛与迷茫,同时也记录下了那些发生在北京老院里的喜怒哀乐、苦痛与忧伤,记录下整座城市的脉息和光影,从而使读者可以由此窥见一个时代普通国人的生存风貌。

“我从出生到21岁去北大荒插队之前这些年,都在老院生活,从北大荒回来之后又在这住了几年,后来搬到对面的院子住了几年,再后来搬到永定门外、和平里、双井,再到现在这里。”肖复兴的出生地,在北京前门楼子东侧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粤东会馆里。粤东会馆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大四合院,始建于明末清初,老门牌是打磨厂179号,新门牌90号,历史上曾经是粤东缙绅商人学子在京居停聚会之处。但经历三百多年世事变迁,这里成了各色人等混杂居住的大杂院,容纳了众多人家。作者小时候住的时候已经破败了,东厢房还在,西厢房没有了,但三进三出的大院还在。前年,肖复兴去美国探亲之前,他去了一趟大院,看到当时的变化很大,只有几户没拆,其他的全都拆净了。这让他非常感慨:“一方面人在不断地外迁,比如我,另一方面,老的人在不断去世,过去的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但他又觉得,人们的记忆不应该随着时间都消失掉,支撑我们的除了地理的空间,还应该有记忆的空间,只要记忆存在,老院就存在。

童年的珍贵记忆,对每一位作家来说,都是他个人的富矿。肖复兴人生中最宝贵的前二十一年,都是在那座大院里度过的。那里铭刻了历史的变迁,有专属于一个社会群体的故事与传奇。它就像是一座民俗风情浓郁的博物馆,烙下了各种平凡人的平凡印记。

为此,肖复兴说:“我们大院里的人物故事特别多,尤其是老一辈人,表面波澜不惊,却身世如乱云。这些人的命运也跟我都很相关,我了解得也比较清楚,他们的孩子跟我是一起长大的,他们跟我的父母差不多大。这些活生生的人和事一直处于沉睡状态,人到晚年时,蓦然惊醒,变成了我的写作财富。”

在计划写《我们的老院》之前,肖复兴先把大院的格局画了一张图,厢房、前院、后院住什么人家,给各个家庭都做了个人物小传,写的很简单,但是它能唤起他很多的记忆,写时思路会顿时清晰许多。

《我们的老院》里不仅描绘了记忆中大院里的种种:气派的黑漆大门,门外的高台阶,门内宽敞的过廊,青砖的甬道,前院、中院和后院,院墙、影壁和石碑,正房和厢房,夹道和园圃,月亮门和藤萝架……还描绘了大院里的人们和他们所过的日子,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日子,也是当时北京城普通百姓生活的缩影。我们能够读到人性的美好,人情的温暖。书中的每一章节,看似独立成篇,但人物互相穿插,人心和人性赤裸裸地相见,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35篇散文就是35段人生历程,虽篇篇皆为凡人小事,却告诉了我们最朴素的真理、最真实的善恶。

“我今天笔下的老院,是地理意义上的老院,是历史意义上的老院,也是文学意义上的老院。”对于肖复兴这部散文集的阅读,令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的老院》是一代人的历史记忆,一代人的心灵史。

□钟芳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