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百岁教书匠
一天的忙碌换来一室的清凉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岁教书匠
——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
 

年近百岁高龄,却依然离不开毕生挚爱的教育事业,他的人生信条是“只要活着,就要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教授陈琳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谓“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成为共和国教育史上的一个传奇。开学前夕,教育部授予了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在中国外语教学中写下多个“第一”

陈琳1922年出生,是一名中共老党员。从1950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校(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至今,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外语教育事业。

在70年的外语教育生涯中,陈琳一直致力于英语教材的普及,为新中国的英语教材树标立本,做了多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他完成的工作,在外语教育领域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1956年,陈琳受教育部委托,参与编写新中国第一部全国大学英语专业通用英语教材《大学英语》,改变了在此以前只能借用前苏联引进的英语教材的局面,奠定了中国英语教材的基础。

1961年,陈琳参加教育部外语教育改革会议,聆听了周恩来总理有关外语教育应实施“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方针的指示后,开始主持供全国使用的英、俄、德、法、西、阿拉伯六语种的“一条龙”式教材编撰工作。

改革开放之初,陈琳被教育部指定担任央视《广播电视英语课程》节目主讲人。该节目由于适应了当时新形势发展和全国人民对外语学习的需求,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广播电视英语课程》教材的销售量仅在北京地区就达1500万套,在全国掀起了英语学习的高潮,开启了大众英语教学的新时代,他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从1978年至1983年,他先后讲授5年时间。

1999年,受教育部委托,陈琳主持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我国第一套依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初高“一条龙”英语教材。

70年上课和讲座生涯一直坚持站着

2003年,陈琳在报纸上发表《外语学科中的辩证法》,归纳分析了外语学科教学中的11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十年之后的2013年,他又编著了《辩证实践外语教育途径》一书,在长期从事英语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总结学习与讲授英语的心得,提出了首个由国人创立的英语教育途径:辩证实践途径。其核心思想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即实践(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看写)是第一位的,理论(如语法、语音知识、词的惯用法)是第二位的;理论来自于实践,一旦建立,又转而指导进一步的实践。

无论是年近古稀,还是鲐背之年,陈琳在上课和讲座中始终坚持三个“Up”:第一,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多大年纪,始终“Stand Up”;第二,一定要有激情,声音要大,始终“Speak Up”;第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讲课,到时间了一定要“Shut Up”。

一位定居英国多年并担任一所著名大学副校长的华人朋友回国时见到陈琳教授,激动得热泪盈眶,拥抱着老人动情地说:“陈老师,是您当年的英语启蒙,成就了我今天的事业。”

从教50年,陈琳除了承担英语系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外,还致力于成人教育工作。1983年起,他担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夜大学校长,1984年起兼任函授部主任;1988年受命筹建北京外国语学院海南分院,并兼任院长4年;1992年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第一任院长。

牵头推动北京奥运会英语标识规范工作

在离休后的几十年里,陈琳反而更加忙碌,人生信条是“只要活着,就要工作”。他为首都外语教育的普及、基础外语教育培训、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以及国家外语教育规划做出了突出贡献。

陈琳曾担任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奥组委外语顾问,在北京筹办和成功举办奥运会的8年时间里,他是北京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之一。大到翻译申办奥运的文件,小到奥运的各种关键性口号和方针的议定,都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他担任了“北京市民学外语工程专家顾问团”团长,顾问团8年间完成了对全市公共场所标识、首都党政机关和职务名称、中华菜谱等文件英译的纠错和规范工作,先后正式编印出版三套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贡献,也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重要参考。他笔耕不辍,近年来连续在中央媒体上撰文,阐述其外语教育改革思想。

人生目标是做一名“百岁教书匠”

陈琳有一个特制的“月历”,里面每一天都详细安排了工作内容。他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上午刚从外地回来,中午就要参加某个活动;下午刚从国外飞回,晚上就参加教育部或北京市召开的重要会议,有时候直至深夜方能回家休息,但次日清晨就要匆匆外出开会。离休几十年,这匹“老骥”却从未“伏枥”休息,依然壮心不已。

如今,虽然年近百岁高龄,但陈琳继续工作,步履稳健、思路清晰、声音洪亮,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几岁。他常常笑称自己是“Retired but not tired”(退而不休)。有人问他有什么人生座右铭,他说,“有的,那就是Life is to give, not to take(人生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陈琳说,自己今生来世都想从事教师这份职业,因为做教师能接触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整天和年轻人在一起,会发现自己也很年轻,这是我人生的一种向往。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做一名“百岁教书匠”。

2012年,陈琳的腰疾复发,在医院做手术时自觉“来日无多”,曾立下“遗嘱”。“遗嘱”交代:“停止呼吸后,立即将角膜等取下,交给北医三院备用;将遗体供北大医学院解剖实习之用;将心、肺、肝、肾等制成标本,供展示及教学之用。”在“遗嘱”中,他写道:“我70年教学生涯,上课时和讲座中从来都是站立着。我愿意我的遗骨永远站立着,继续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字字句句体现他将一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深情。

教育部号召全国教师向他学习

陈琳的工作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评价。1997年,他获得全国科教兴国贡献奖;1999年获得全国老有所为贡献奖;2008年,获得第29届奥运会“先进个人”金质奖牌,后转为国家劳模;2009年,他被选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2018年,获得中国好教育“烛光奖”等。

陈琳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语委外语中文译写规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是享受国家一级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

在最新的颁奖决定中,教育部评价他:陈琳同志是立德树人、敬业奉献的教师楷模,他长达70年孜孜不倦对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贡献,是生动践行“四有”好老师和“四个相统一”要求的杰出榜样,并号召广大教师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爱党敬党、服务人民的高尚品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大公无私、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笔耕不辍、老有作为的进取精神。

□本报记者 任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