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剑指每一微克 终生致力环保
培育地铁英才的技能教导官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剑指每一微克 终生致力环保
——记顺义区环境保护局大气科负责人丁小松
丁小松(右三)和同事们布置任务
 

从1998年到2018年,从环保局监测站、08环境办、机动车排放管理站到综合科、大气科,20年间,丁小松在顺义区环保局多个岗位创新奉献、屡创佳绩,成为顺义区的环保卫士。他常说,“环保工作是我的终生事业。”下一个20年,他要继续为顺义环境质量改善做出贡献。

保障奥运环境工作

走遍400多个自然村

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在顺义成功举办,顺义环保工作获得市、区两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负责08奥运全区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丁小松获得了顺义区委、区政府颁发的奥运杰出奖章。“百年奥运、百年梦想,我能参加到奥运会的保障工作中,我非常骄傲,所以我倍加珍惜,一定为奥运会的顺利召开付出全部努力。”丁小松说。

在环保这个岗位上,丁小松始终把付出和奉献放在心里。近3年的保障工作,为使全区的环境秩序达到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他和08环境办的工作人员一起,对全区每一个角落进行排查和整治,足迹遍布全区19个镇、6个街道和400多个自然村。

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丁小松对环保工作有了更高的认识,更坚定了他成为环境保护“生力军”和“助力器”的决心,于是他立志将环保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设港提标”

严格运输车辆准入标准

2009年,通过局内公开竞聘,丁小松成为了环保局的一名科级干部,任职机动车排放管理站副站长,具体负责机动车的路检和入户执法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积极学习,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为解决重型货运车辆对区空气质量的影响,丁小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设港提标”的工作措施。即在现代汽车一工厂、首钢冷轧和首都机场货运场站设置3个固定检查点位,同时与企业签订责任书,要求企业严格运输车辆准入标准,不符合北京地方排放标准的车辆一律不准使用。

仅用半年的时间,丁小松就将“设港提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仅用半年的时间就有效规范、劝返各类货运车辆3万余辆,按照1辆柴油车的排放就相当于2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来计算,相当于半年就监测了60万辆机动车。此后,市环保局为解决基层环境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将“设港提标”的工作方法向全市各区进行了推广,并将相关措施应用到了守卫“护城河”的执法工作中。

2011年,丁小松临危受命到综合科负责国家模范城区的创建工作,他带领两名工作人员,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为顺义区获得了10个市级环境优美镇和168个市级生态优美村的称号。2011年区环保局年终总结大会上,更是获得了时任局长给出的“2011年的生态创建工作是史无前例的,不仅获取称号全市第一,也让农村环境变得更美了”的评价。

2014年到2017年,丁小松在大气科任科室负责人期间,在抓燃煤锅炉改造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面,敢于付出、敢于碰硬,不到四年的时间,就组织各部门、属地完成了5000余蒸吨的燃煤锅炉清洁改造,拆除各类小燃煤锅炉6000余台,对200余家企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减排挥发性有机物3000余吨。

在企业煤改气工作中,丁小松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大力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为此,企业还特意送来“为企业排忧解难,做人民满意公仆”的锦旗,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微克一微克地去抠

坚守大气污染防治一线

58微克、57微克、56微克……环保人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地抠,PM2.5数据不断变化,离清洁空气指标越来越近。多年来,丁小松在大气污染防治一线执着坚守,忠诚守护着顺义的蓝天。

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五年清洁空气行动的收官之年。丁小松作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之一,肩负着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落实多项重要工作,肩负着空气质量年底前要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五年指标任务的艰巨使命。

由于截止到2016年底,顺义区PM2.5指标完成情况距离完成任务差距还很大。很多部门的领导认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就是“看天吃饭,天不好,累死了也完不成”,但是区委、区政府没有气馁,丁小松更是干劲十足。

2017年的365天,丁小松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各位负责人督促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按照管发展、管行业、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总体要求,为不辱使命,他们坚持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地去抠。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顺义区空气质量考核指标PM2.5为57微克/立方米,好于全市1微克,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给顺义区的五年清洁空气任务。由于在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丁小松今年获得了首都劳动奖章。

如今,丁小松仍然在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线工作,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景,那就是提高空气质量,捍卫顺义的蓝天。他守着这份责任,继续坚持着、努力着。

□本报记者 张江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