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留 守
古人重视入学礼
■征稿启事
“点亮”幸福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亮”幸福

 

黄昏收敛起最后一丝光亮,从田野里升腾起的暮霭如拉大幕,让天色变得越来越暗。就在人们下意识地感觉到天黑时,村子里沉睡一天的路灯纷纷睁开了眼睛。那一盏盏乳白色的灯,被细高的灯杆挑着,就如古时皇城里撑灯的侍从,穿过村巷、站满路道,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如城市的街道一样亮堂。

乡村的夜生活是单调的,天一擦黑,村人们都基本赶回了家。机械化的耕种,让地里没有过去那么多活计,也不用熬夜洗涮锅碗、喂牲口。他们和城里人一样,在家惬意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路上少有行人,高挑的路灯显得更加孤单。偶尔一两个晚归的人,让那些打盹的灯光顿时精神起来。看着村子里那一盏盏路灯一年365天的亮,只剩两颗牙齿的九奶奶总会唠叨,这一晚上得用多少电呀!村子里照得明晃晃的,都没人出来做活,太可惜了……每当此时,我们都会打趣道,这才浪费了个啥?你恐怕还不知道,现在不仅乡村和城里一样满是路灯,就连山上晚上也是满山灯火,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好看。九奶奶听得有些目瞪口呆,过了半天才咂摸着嘴说,给山上也点灯?给山神照路吗?真是有钱没处花。那是旅游发展需要。虽然对于我们的解释,活了近一个世纪的九奶奶想不明白,但看着夜晚村子里灯火通明,她总是说,有电真好,走哪儿都不怕黑。只可惜现在晚上不去田地看水,没有那么多活计做了。

九奶奶的遗憾不无道理。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在村子里电灯还是个稀罕物,不是因为灯稀奇,而是因为电稀缺。这不是谁家有钱就可以买的事,因为停电经常是十里八乡的统一停,即使有些人家拉上了电灯,也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因为电不够用,白天工厂要生产机械要运转,为了保证工业用电,只能牺牲乡村照明用电。所以,到了晚上,整个村子里都是黑灯瞎火。三天两头停电,让点煤油灯成了家常便饭,孩子们写作业,妇女们洗锅刷碗,男人们喝茶扯闲,都是在煤油灯下进行。夏天的夜晚,从稻田里看水回来,看不见路,低一脚高一脚地不时被坑坑洼洼的路面绊倒。村子里黑乎乎的,每一个巷子似乎都藏着一个魔鬼,让人总是一路小跑地回家。

一年之中,只有春节的那十多天时间,村子用电有保障。我们这些小孩子天天盼着过年。

那些没光亮的日子,让乡村人家确实受了不少苦。当时踮着小脚的九奶奶经常叹息地说,到小康社会用电就不发愁了,人们想怎样用电就怎样用,只可惜我等不到那天了。我们总是宽慰九奶奶,您好好活,一定会等到那一天的,好日子会很快来的。

没想到戏言成真,改革开放的飞越发展,让原本稀缺的乡村用电,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便得到了解决。有了电,就像河里有了水一样,一切都活泛起来。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电脑、空调……现代化的家电迅速走入乡村人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乡村晚上,不仅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就连村道上,也竖起了路灯,村与村之间的环山路上,更是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路灯。看着夜晚里乡村灯火如市,别说九奶奶做梦想不到,就是人到中年的我,也如做梦般。

天上千颗星,地下万盏灯。像河水一样充足的电,不仅为乡村照出了一条灯火辉煌的光明大道,更是为村民们点亮了幸福生活的通天大道。

□秦延安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