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市严查排放重复超标重型柴油车
牡丹 集团
东城民旺北胡同变身精品街巷
延庆探索“造血式”农村养老模式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软科学+硬科技
牡丹 集团
凭“超硅巷”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复兴
 

数字多媒体长廊、牡丹C-POP剧场、IMS全球数据中心……梦幻般的“黑科技”,若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历经四十余年风雨的牡丹,依然花开新时代,越开越娇艳。8月31日,北京市国资委“媒体走国企”采访团来到北京电控牡丹集团,了解首都老国企、老品牌、老工业基地的新面貌。

牡丹集团前身为北京电视机厂,成立于1973年,曾经是全国电视机行业的龙头,创造了著名的牡丹品牌,曾是国家级认证中心、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国家彩色电视机”生产基地,牡丹电视赢得了“国家金质奖章”的殊荣。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牡丹经受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洗礼,经历过中国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牡丹的历史也是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缩影:是工业生产责任制、承包经营责任制、有限责任公司制的改革试点,是“全国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是国家第一批债转股企业。后因各种原因,经营一度陷入困境,牡丹品牌差点像白菊、雪花一样消失。“十一五”中后期开始,牡丹集团认清形势,找准定位,稳健实施战略转型,以有限的资源条件,从传统制造业和“租房子吃瓦片”走来,走出了一条以数字创意引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牡丹“工业复兴”之路,成功实现智慧化的历史性战略转型。

牡丹以C-net(超硅巷)智慧园区和生态社区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了城市中心区老工业基地改造。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线上线下融合,构建起以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双创资源为依托的开放协同式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以牡丹智能制造服务(IMS)云平台为核心的孵化众创模式和对外拓展方案。如今,园区已成为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性平台和首都高精尖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服务平台,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AAA级信用企业、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首都文明单位和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

面向未来,牡丹正顺应工业复兴的时代潮流,适应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立足智慧型信息服务,实施“互联网+”“物联网+”“AI+”行动计划,通过无边界产业融合模式,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社区式智慧园区从锚点到生态圈的外拓发展;围绕新型显示服务和产品,通过数码艺术产品、三维复建、智慧工程中心、云视频显示、AR/VR新技术应用等赋予牡丹品牌文化和科技内涵;以软件定义一切”模式,瞄准AI+大数据的前沿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服务(IMS)和产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技术支撑,以牡丹软科学成果为理论支撑,传播“软科学+硬科技”“知行合一”的无边界融合发展的产业智慧;坚持融合发展,不断壮大以牡丹C-POP实验剧场、数字艺术空间、牡丹AR/VR工程实验室、全球云视频会议中心和IMS全球数据体验中心为依托的牡丹特色的创意文化产业。

□ 本报记者 马超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