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守卫,全国献血状元。长达25年的光阴中,献血法定次数346次,其中义务献血2次,无偿献血344次。在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一公司见到赵陟昊时,他拎了重重两袋奖章和证书,这是他25年献血历程的见证。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一个人、一名共产党员,要为社会、为人类、为国家、为首都做出点贡献。”赵陟昊说。
初次献血因生活艰难
“我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农民工。”赵陟昊说。
由于父亲生病,赵陟昊12岁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1986年11月,赵陟昊通过招工,来到北京市政集团一公司,成为一名路工,参与修建大北窑道路桥梁工程。来到北京时,赵陟昊已经28岁,此前,他在河北定州的老家做了八年大队会计,同时种地赡养母亲。
每天一块八毛钱的收入,每月满勤54块钱,赵陟昊把绝大多数都寄给母亲,重体力劳动下,自己每天只吃4个6分钱一个的标准粉馒头,一年的生活费只花了170.04元,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1987年春夏之交,赵陟昊第一次了解到献血。
彼时义务献血,每个单位都有献血指标,献血的职工可以获得40块钱补养费和2块钱当日营养费。对赵陟昊来说,这可以让母亲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同时还可以为挽救别人生命贡献一点力量,何乐而不为呢?
献血后的赵陟昊,依然只吃6分钱的馒头,舍不得给自己买个2毛钱的包子。他将补贴全部寄回老家,让母亲购买米面、奶粉和高血压药。
食堂负责人刘志田看他这样节俭,直接找领导说:“这孩子肯定有不能说的困难,再这样下去会饿死!把他调到食堂来吧,我培养他!”刘志田也成为他后来的入党介绍人。
说起这段经历,赵陟昊哽咽难言。无论是义务献血还是无偿献血,他都没有跟母亲讲过。母亲直到去世,也不知道儿子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赵陟昊终于吃上饱饭。他做过会计,食堂的各种管理都拿得起来;工程加班加点,他跟着加班加点给工人做饭。他在食堂工作期间,为单位赢得过多次先进食堂称号。
但是接踵而来,他有了新的烦恼。
革命家庭树爱国情怀
1988年,赵陟昊再次主动报名参与义务献血,此时风言风语在耳边响起:为了42块钱连命都不要了。
从小担起家庭重担,生活困难的赵陟昊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为了赡养母亲,他需要这42块钱;但献血,并不仅仅是为了这42元的补贴。
赵陟昊出生时,父亲已经42岁,可谓晚来得子。小时候,每到过年,全村人都会到赵陟昊家送春联表示庆贺。年幼的赵陟昊并不懂这其中的因由。
直到渐渐长大,听父亲说起家事,他才有所感悟。抗日战争年代,父亲赵振子曾冒着枪林弹雨送军粮,为新中国贡献一份力量;二叔赵振恒是敌后武工队的成员,曾为新中国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三叔赵振林则是革命烈士,在唐县岳烟战斗中牺牲,年仅23岁。
当时,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给赵振林的父亲赵老潘开具了阵亡通知书,可以到政府换取烈士抚恤证。然而,赵老潘没舍得用通知单换取烈士抚恤证,也没有享受烈士抚恤,而是把这份阵亡通知书默默珍藏在家中,以此纪念牺牲的儿子。
“我爷爷奶奶珍藏着这份阵亡通知书,没有用它换钱,这里面饱含他们对我三叔的思念,也是一份报国之心。”
这份阵亡通知书,在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生在这样家庭的赵陟昊,天然带有一股爱国情怀,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信念。
1988年献血,赵陟昊发现自己拿到的证书和别人不一样,他问:“你们的证书为什么又大又红?”
有人告诉他,这是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只为报国救人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无偿献血开始实施的时间是1998年10月1日,而赵陟昊,从1989年起,就踏上了无偿献血之路。
从最初的一年献血一次,到后来一年献血十二次,25年间,他献血法定次数达346次,血量贡献含全血6000毫升,相当于6公斤;血小板21000毫升,相当于21公斤;血浆7200毫升,相当于7.2公斤。
随着献血次数和血量的增长,他获得了许多荣誉。仅全国金奖就获得过三次,还荣获全国献血状元等奖章、证书。
由于声名在外,有企业老总找到赵陟昊,请他顶替企业的献血名额,并许诺给他3000块钱营养费。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3000块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是生活并不富裕的赵陟昊拒绝了:“我要无偿献血,是为报国、为救人。”
通过亲身的实践,他也了解到许多献血的相关知识,并在周围人中宣讲。在他的影响下,曾经租房子的邻居主动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
在他的建议下,个人单次献血血量由200亳升改为400毫升。他也身体力行成为第一批献血400毫升的无偿献血者。
他还建议延长献血年龄,缩短献血期限,在他的建议和督促下,献血周期由40天/次,渐渐缩短为38天-35天-28天/次,相当于一年最多可献血13次。
“我想突破13次,但是最终就献到一年12次。”赵陟昊的语气里有遗憾,也有自豪。
由于法定年龄限制,赵陟昊无偿献血止步于2012年。
和平年代弘扬正气
虽然献血的频率越来越密集,但是并没有影响赵陟昊的工作。他照常上班,加班一点不误。2000年时,由于单位改制,他被安排到五棵松的宿舍,工地在大红门,每天骑车上下班,即使这样长距离的上班路程,他依然坚持无偿献全血4次。
赵陟昊说自己是“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红十字会荣誉会员、2002-2009年多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状元、北京市急救员、北京市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员。
这位革命烈士的后代,表示在和平年代,以献血的方式报效祖国,弘扬正气及奉献精神,体现人生价值。
□本报记者 边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