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抓住孩子视力矫正黄金期
丰台工商分局 组织召开新开办企业座谈会
喝粥养胃? 有些人越喝越伤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低龄儿童“小眼镜”增多
抓住孩子视力矫正黄金期

 

“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学生近视上升为关系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对孩子视力健康的关注。

如今学生近视呈现低龄化,甚至幼儿园已经出现了不少“小眼镜”,随着电子产品普及,低龄儿童用眼健康不容忽视。我们知道,6岁以前,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能否为孩子视力健康打好基础,这个黄金发育期显得尤为重要。

婴幼儿眼睛有何特殊性,为了让孩子眼睛健康发育,家长应该怎么做?记者就此采访了顺义区医院眼科医生杨洋。

发育期眼睛脆弱

5岁前谨慎使用电子产品

婴幼儿眼睛处于发育期,此阶段眼睛脆弱,极易受到伤害。杨洋解释,新生儿的眼球外观几乎是正圆形的,眼球晶状体和睫状肌的调节能力较差,平行光线通过屈光系统后成像落在视网膜之后,多表现为远视眼。随着生长发育,一般到五岁左右的时候发展为正视眼。

“这个过程当中,任何不良的用眼习惯都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发育,导致近视,比如过早地接触电子产品,长时间盯着屏幕等等。”杨洋表示,婴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很多家长喜欢用电脑、游戏、手机视频等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这看似“省事”的看娃方式却会带来不少问题,最直接的就是对视力的影响。

“长时间近距离地接触电子屏幕会刺激婴幼儿的眼球发育,调节功能下降,眨眼减少,也就会导致近视,视疲劳,以及干眼症的发生。”从发育的角度来讲,眼科医生并不建议5岁以前开始接触电子产品。然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做不到,有的1岁宝宝就开始玩手机。这时候家长的监督作用就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两岁以前的孩子尽量不要接触电子产品,两岁后也不能放任孩子,要控制好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并且要以正确的姿势使用,即屏幕距离眼睛最好在30厘米以上,使用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一天不要超过两次。

早检查勤监督

抓住视力矫正黄金期

当然,还有一些弱视和斜视的问题,需要细心的家长提早发现,尽早到医院就诊。

讲到如何合理地用眼,这其实就是习惯的养成,家长在当中一定要起到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杨洋认为,首先,父母自己一定要对孩子的眼睛引起重视,观察孩子的视力问题,一旦发觉孩子比同龄人视力差,斜着眼睛或歪头看东西,就要尽早就医。

一般认为,视觉系统成熟在3岁左右,3~8岁视觉发育尚有一定可塑性,8~9岁视力发育已完成,若此时才发现视力等异常,已经失去了最好的矫正时机。12岁以上双眼视觉发育基本成熟,绝大多数患者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专家建议,儿童视力矫正最好是6岁以前,这段时间是神经发育的最快时期,6岁以前如果未能得到矫正,孩子今后出现网脱、眼底出血等并发症的危险性将增加。

“及早发现其实就是预防近视发展过快的重要手段。”杨洋建议,孩子3岁前至少应有一次系统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及散瞳验光等。她表示,现在本市很多幼儿园都有视力筛查,和医院点对点的联系,一旦发现问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就诊,“孩子检查出视力问题,家长一定要配合医生耐心治疗,我在临床上就接触了太多后悔当初发现时没重视孩子视力问题,最后治疗效果已不理想。”

控制近视进展

低龄视力问题或自我复原

除了近视,弱势和斜视是低龄儿童常见眼病。据调查,我国3亿多儿童中,大约有1200万儿童(4%左右)存在弱视,1%的儿童存在斜视。眼科研究中心对十几所幼儿园近3000名小朋友进行视力普查,结果发现其中15%的孩子有远视、散光等问题,其中近1/4已经引起弱视。

杨洋表示,其实弱视并不可怕,大多都是能恢复到正常,前提是发现得早,治疗得早,而且要认真治疗。近视也并不可怕,目前角膜塑形镜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真正可怕的是成为病理性高度近视,最终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是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所以,控制近视进展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很多家长想知道,除了带孩子到医院定期检查外,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好的办法进行防治?杨洋建议,让孩子多接触自然环境,对视力发育也很有好处。可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尤其是球类游戏,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打球过程中孩子的眼睛会快速追随球的来去,因此能得到充分调节和放松,对近视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胡萝卜、番茄、绿色蔬菜、蛋黄、牛奶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对眼睛健康有益。

□本报记者 张江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