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梁子的故事
相守的灯火
家训的力量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子的故事

 

我20岁的那年,被招干到城里工作,我临走的前一天,好友梁子把我叫到他家,他的母亲为我炒了一盘鸡蛋、一盘土豆丝,还宰了他家那只唯一的大公鸡。

那天晚上,我和梁子坐在他家土炕上,吃着梁子母亲为我做的送行宴。话语里梁子带着几分伤感说:“唉,我家里穷,没有读上书,只能呆在乡下种地了。”听了梁子的话,我不知说些什么好,心里多少有些酸楚……

梁子和我同岁,上小学是在一个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就是因为他家生活困难,读完小学他就辍学了。

那时候他家住的房子还是他爷爷辈留下的土房子,房子又破又旧又低又矮,老式的木制窗户上糊着发黄的报纸,房子里面又黑又暗。我到他家去玩看到他家吃饭的时候锅里不是土豆就是萝卜,就是因为生活所迫,梁子辍学回家和父母共同负担起了生活的重担。

到了城里后,我和梁子一直保持着书信的来往,在那些年里,梁子在信中从不提他家的事,只是打问一下我的情况。直到了1986年秋天,梁子来信邀我去参加他的婚礼,我才怀着一颗思乡的心情回到了家乡。

家乡变了,乡间的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柏油路,原来道路两边那些破旧的房屋被整齐有序的红砖房取代。我找到了梁子的家,一进门看到的是四间新砖房取代了我记忆中那几间破旧的土块房子,在梁子的引导下,我走进了新房,房子里清一色的家具电器非常耀眼,而最让我注目的是在新房一侧的书架上还摆放着不少农业书籍,我想,人勤政策好,肯定能致富。梁子赶上了好政策和好时光,才有了今天的变化。

从那以后,梁子和我的书信更勤了。记得那是2004年的8月,梁子给我打电话,电话里听梁子呵呵地笑个不停,我莫名其妙地问:“你傻笑个啥,是不是有什么喜事了?”梁子边笑边说:“是喜事呀,我儿子考上大学了!” 我一听,惊喜万分,这对梁子一家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我连想都没想就对梁子说:“大好事呀,我请假明天就回乡下看看!”梁子笑着说:“你也该回来看看了!”

如果不是梁子让儿子到路口接我,我这次恐怕就很难找到梁子家的门了。进了梁子家的院子,我看到的是东、西、北三面修了三排砖房,院子收拾得井然有序,花池里艳丽的花卉开得正旺,院里除了大小数间卧室和客厅外,还有现代化的厨房、带热水器的淋浴间。在我不停的赞叹声中,梁子媳妇脸上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喜悦,倒是梁子的老母亲则在一旁不停地唠叨道:“你还夸他个啥,我看他就是个败家子,手里有了两个钱折腾起来就没个完了,还说什么等挖好了下水道把厕所也要搬进屋里来……”我笑着说:“大妈;这是你老人家的福呀!”我话没说完,就见梁子驾着摩托车驮着一只肥羊从大门进来,他见了我高兴地说:“知道你今天要来,就去山上抓了一只羊,今天晚上咱们煮上肉,喝上几杯,好好聊聊。”

往后的日子里,因为回家乡的交通便利了,我回家乡的次数多了,亲眼目睹了家乡一天天的变化,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后,家乡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特别是家乡人通过勤奋的劳动口袋都鼓了起来。梁子也搬进了140平方米的楼房,这还不算,梁子还花了20多万元买了一辆轿车,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改革开放40年,我从梁子的身上感受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

□汪小弟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