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职工故事
用心打造现实版“冰雪奇缘”
奖章背后的故事
10米车厢的奉献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心打造现实版“冰雪奇缘”
——记北控冬奥工程建设者刘文浩
 

“距离上次回家……大概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吧。”他叫刘文浩,今年34岁,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经理。

京奥公司成立之初,他随前期团队入住延庆开展冬奥项目的相关工作。项目地处小海陀山内,无配套及交通设施。山上需工作4小时,中午也无法下山就餐。他发挥带头作用,不怕吃苦,以完成工作目标为使命,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圆满完成雪务试验、进场路、雪道样板段等工作,得到奥组委、国际专家及区政府的高度认可,为北控冬奥项目打响第一枪。

因热爱滑雪主动参建冬奥工程

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刘文浩其实是个文艺青年,他也万万没想到自己怎么就跨了个大步迈到了建筑行业。

这还要从他的经历说起。早在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文浩接触到了滑雪,从此他便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包括这项运动的一切,就连造雪机的构造、缆车系统的原理他都自己查资料去了解,已经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

2013年,马上步入而立之年的刘文浩来到北控置业,正好赶上APEC峰会雁栖湖国际会都项目建设,当时他做的还是“老本行”艺术设计类的工作,主要负责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的精装修。在2016年北控置业宣布将承建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时,刘文浩非常激动,公司领导找他谈话询问意向,他的表态很坚决:“只要项目建设需要,我随时待命!”

就这样,带着对冰雪的热爱,他来到了这个离“皇冠上的明珠”最近的地方,凭着自己对高山滑雪的认识和出色的能力,担任了工程部副经理一职。刘文浩心里也清楚,这是一场“硬仗”,但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要英勇突击、开拓创新、勇于跨越、铸造精品、造福人民!”7名由“80后”“90后”组成的刘文浩青年突击队员,成为冬奥建设工程中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尖兵。

由于冬奥项目的特殊性,雪车雪橇中心、高山滑雪中心并没有类似项目可进行参考。工期非常紧张,刘文浩就通过自身不断的摸索与学习,对各个工程环节进行认真的研究。从3月份领导交办开始,他和伙伴们一共进行了不下20次的讨论,最终形成了公司的总控计划目标。总控计划的顺利实施也为后续工作的快速开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同时,他带领各专业工程师完成高山滑雪中心雪道、技术道路、造雪系统、索道系统的工程筹划以及高山滑雪中心冬季施工计划等工作,从系统特点、现场情况、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工期情况、运输路径、施工组织、安全防火、生态保护等多方面进行全部分析,通过自身对系统的深入了解以及图纸的完善,逐步完善工程筹划,为2018年大面积开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零下30℃条件下依然施工

此次高山滑雪赛道在我国是第一次建设,相较于常规商业雪场,建设难度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因为高山滑雪赛道垂直落差要在800米以上,现阶段,建设工地上坡度最大的地方已经接近70%。

刘文浩一脸严肃地说:“常规雪场的坡度最大可能也就50%,70%的坡度很明显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机械上山困难。”其实,团队也一直在这一问题上找解决办法,比如修建“之”字型便路等。

常规雪场一般是因地制宜,根据山体自然走向修建赛道,但冬奥会作为国际赛事,对赛道坡度角度都有一套标准要求,所以整体的土方开挖量大了很多,现在最大的开挖深度已达到了22米,这也就意味着可能会削去一个山头来保证雪道的顺利通过,用刘文浩的话来形容就是“开山修雪道”。并且有的地方机械到不了,必须完全靠人工,就像之前做防洪处理,全程都是工人系上安全带在六七十度的坡上人工铺设防洪网。

小海坨山最高点海拔2199米,山上整体温度比市区低了接近10度。去年冬天,刘文浩的团队在山上零下30℃的情况下,用了17天的时间做了60米样板段。因为天气寒冷、海拔较高,一些机械降效明显,但团队和施工队伍克服种种困难,一起加班加点完成施工,让国际雪联专家看到了未来赛道的建设效果,并得到了高度认可。

“现在工期是非常紧张的,2019年底项目要完工,其实除去夏季防汛、冬季设备降效耽误的时间,可能真真正正能够施工的时间也就10个月。”为了保质保量完成9000多米的赛道建设,团队设置了工程时间节点,要求必须保证每个时间节点按时完成,将每个时间节点都当做最终完工时间来做。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当口,我们立下这一规矩,就是想给国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让我们国家举办的冬奥会在世界体育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刘文浩的眼里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家近在咫尺却不能随时回

“孩儿们,北京时间了,以后见爸爸更难了。”今年2月25日,刘文浩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他仔细地把54张照片进行了拼接,组成了9张配图,照片里全是他的双胞胎儿子和爱人,唯独没有他。

春节与家人短暂相聚后,刘文浩又匆匆赶到了除了家以外的另一个他热爱的地方——2020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高山滑雪项目赛道的建设现场。

在延庆,分秒必争,时间仿佛手中的流沙,跑得飞快。但一提到家和孩子,这个34岁的东北男人却有些沉默,“其实有时候到了住处也会跟家里视频,不过没超过半小时的时候,孩子还小,和我说不了几句就跑去玩了。”

刘文浩口中的这个“住处”,其实就是村里的一处民房,两间面积不大的卧室加一个小院。当时选择这个地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公司和小海坨山相距二十多公里,因为工作需要他常常要两头跑,不是在公司开会就是在施工现场指挥调度,“我看了看地图,这个村正好在两头中间位置,当时我就决定,就住这儿了。”

如今,刘文浩依然奋战在冬奥工程现场。

□本报记者 马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