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北京市新华书店河滩书店经理任志文已经到岗。他习惯性地在书店中巡视了一圈、随手整理了整理书架上的图书,然后便准备组织员工开班前会。今年是任志文在新华书店工作的第27年,在过往的近一万天中,这位“老”新华书店人见证着书店的变化、感受着书店的不断发展。
提到“北京市新华书店”,这几乎成为北京这座城市图书的代名词,不少人都有着来到这个书店购买图书的经历。1992年,任志文走进新华书店,营业员是他第一个工作岗位。每天早上8点,他都会准时到岗。打扫卫生、上书、班前会,一系列工作后便开始正式营业时间。让任志文记忆深刻的是当时书店的售书方式,“现在人们走进书店,书架都是开放的。读者可以任意地穿梭其中,想要哪本书都能自取翻阅。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书店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都是闭架售书,也就是柜台销售。营业员站在柜台里面,读者需要哪本书都要营业员从书架上拿。”
大约三年后,任志文从营业员转变为图书库管员,在这个岗位上他这一干就是将近6年。岗位名称变化,业务内容也随之改变。9年的过程中,任志文也见证着书店订书环节的日益升级、变化。“库管员平时主要负责图书的订货。”他介绍道,“别小看这个订书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以后就大有不同。”
上个世纪90年代,北京市新华书店各门市部的图书库管员每周都会拿到一张书目报。书目报上标有包括社科、标准、科技这几类图书的新书目名单,库管员就会根据这张书目报来完成订书工作。手写填单、盖章、交给区级店……经过一个又一个环节,库管员才能完成着订书的工作。大约3个月后,新书才会到达门市部的书架上。
“上个世纪90年中后期,订书工作就发生变化啦。”任志文说道,“拿课本征订来举例,速度和质量都在提升。以往所有种类的书本都要经过人工来完成汇总,90年代中后期已经开始使用电脑统计汇总了。手工需要一个星期完成的汇总工作,电脑入机可以缩短到2天。”
让任志文感受到的变化不只是速度上的提升,程序的便捷同样印象深刻。“使用电脑汇总时,录入的表格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结构,然后打印出来使用。不像以前,都是手工用蜡板来画表,费时又费事。内容发生变化时还要重新再刻新表。”
2016年,任志文开始担任新华书店河滩书店和门头沟课本书店的经理。“这几年,新华书店的变化就更大啦。”任志文感叹道。正如任志文所说,仅以订书工作对比,就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以前,营业员就负责卖书和给库管员提供需要订的书目的名单。现在,营业员会根据市场变化、读者需求直接在智能系统里进行发货,缩短了上架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些年,北京市新华书店还融入不少新元素。”任志文自豪地说道,“比如去年,河滩书店就摆上了自助图书查询机,通过这台机器读者可以任意查询需要的图书信息。”让任志文和新华书店员工自豪的变化远不止这些。
去年10月1日,有着近70年历史的北京市新华书店迎来首家24小时书店开张,24小时书店不仅是延长营业时间,更会利用休闲空间举办英语派对、新书沙龙、读书会等,夜间还会放电影。通过这些活动,让书店更加多元化发展、满足读者需求。此外,新华书店还融入多元业态,在店中开设了“新华时间”咖啡水吧,可为读者提供手工咖啡、饮品及简餐。书店将来还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更多服务,让书香飘满京城。
□本报记者 盛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