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改革开放第一年,那年我5岁;次年春天,“分田到户”像春风吹拂中国的大江南北。儿童的我,看到父母和众乡邻分到田地,整天笑嘻嘻乐呵呵,起早摸黑忙碌在自家的田地。1980年夏天,我看到父母每天不辞辛劳忙完地里的农活,又去村上的砖窑烧砖,满面窑灰半夜而归的父母,还不忘偷笑——1980年的冬天,我们家终于告别了祖上留下的几十年的茅草房,盖起了村里第一家亮堂的三间砖瓦房……
1988年,我15岁,大哥23岁,正值中年的父母,因多年的勤劳和节俭,舍得在15亩的田地里洒下汗水,棉花套种西瓜,种田不忘养猪,整天忙但忙得开心的父母,又筹建起大哥的新房,烧窑,购买木材,申请宅基地,挑泥填屋基……一切准备妥当,村上最好的瓦匠木匠被父母请到家中,商量着择日破土动工为大哥建新婚的新房。少年的我,放学到大哥新房的工地,看到父母像两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一边奔波于购买零碎的建筑材料,一边忙着做几十人的瓦匠木匠小工的一日三餐,原以为一天劳累下来,父母会倒地而睡,孰料他们趁着皎洁的月光,像两个孩童嘻嘻哈哈学骑起自行车来——1988年冬天,父母为大哥建的三间椽子网砖的大瓦房,在新居民点鹤立鸡群。随着新娘船上炸响的鞭炮声,父母被前来看热闹的左邻右舍推搡得笑得前仰后仰……
1998年,我25岁,小弟22岁,已过60岁的父母再无经济能力协助小弟建房结婚,不过小弟遇上了好年成,初中一毕业就被在镇上做服装生意的哥嫂带在身边,学做小笼点心,17岁就当上了个体小老板。几年的打拼,手头的存款足够在镇上买套商品房操办自己的婚事,第一次陪父母来到弟弟装潢一新的商品房,两位老人笑出了眼泪……
2008年,我35岁,儿子7岁,考虑到孩子上小学的名额,我义无反顾卖掉了八年前买的城郊的经济适用房,买了一套二手学区房,父母第一次从学校接他们的孙儿回家,五分钟的步行路程,他们还没看够街上花花绿绿的风景就被孙儿带回了家,老两口一踏进如此靠近学校的家,止不住说,真不赖!再也不用像你们那样跋山涉水上学去了。
2018年,我45岁,母亲73岁,为了让母亲来到我家就像回到了老家一样自由自在,我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卖掉了原有的学区房,重新贷款买了套三居室的花园洋房。第一次把母亲带到属于她的房间,老人家一会儿摸摸新贴的墙纸,一会儿开开新打的壁橱的门,笑着含泪嗫嚅道:若是你爸在世,看到这样属于我们的洋房,还不知道他得开心成哪样呢!
衣食住行,是中国老百姓最直观感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果,诚如,我家住房的变迁,一笑四十年,改革暖心田……
□胥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