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里,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初七,母亲总会给我唱一首童谣。童谣的内容朗朗上口,很快我就会背了:“又是七月七,牛郎会织女。鹊儿展翅去,小雨连天地。王母划天河,万年不分离。世间有此人,相伴甜如蜜……”
这是谁编的?我好奇地抬头问母亲。因为这首童谣,我从来没有听别的大人提过,更没有哪个孩子唱过。而母亲含笑不语,却是满脸的幸福之情。
母亲平时忙于家务和庄稼,哪有闲心思来吟唱童谣取乐?更多的时候,我听的是“该喂鸡了,该逮小猪仔了,该去浇地了,该为你们几个做鞋子了……”再就是“你爹的烟又没了,我再去买一条”“你爹爱喝两口酒,再去买一瓶……”繁琐的生活,各种杂事、要事占据了母亲的天空,可母亲从来没有怨言,家里、田里不停奔波……
而父亲听到母亲口中唱起这首童谣,则是停下手里的活儿,少有地坐在那里,细细地听……这样的场景,更是让我记忆深刻。父亲每日里要上山砍柴挖药、要去地里种庄稼……忙得像陀螺一般,难得见他闲下来。
“去,让你爹坐下歇歇,你爹他腰疼……”母亲催我去劝要出门干活的父亲。我乐颠颠地跑过去,拽住父亲的衣襟,父亲明白我的用意,拍拍我的头说:“娃娃,你去玩儿吧,啥时候你们都长大了,我就可以歇歇了,你去让你娘歇歇,她有胳膊疼的毛病……”
我成了父母之间的传话筒,但传话归传话,父母亲依旧忙碌,他们俩的影子总是默默彼此响应,或者是相互攀比了似的……
我学会了童谣,会迫不及待地向小伙伴炫耀,童谣简单明了,又极富韵脚,所以小伙伴们争相学习。其他大人听见了,会笑着问:“唱得怪美,这谁编的?”
“我娘编的!”我自豪地高声作答。那些人听了一脸狐疑,说:“看你娘多能呢!还会编这个……”
年幼的我不知道这话里的意思,而是更加兴奋地告诉母亲,母亲竟一脸羞涩,赶紧说:傻孩子,以后可不要说是我编的……”
就这样,不知不觉数十年过去,童年和我一起吟唱童谣的小伙伴都已经各奔东西,平日里也难得一见。但这首关于七夕的童谣,却穿越数十年风尘,一直让我铭记在心。
这不又到了七夕,我不经意地再次唱起童谣,母亲听了,脸上的皱纹笑成了花儿,父亲则一脸得意地说:“嘿嘿,这还是我编的呢!”什么?父亲编的?我惊讶不已。母亲看我不解,笑着说:“编得不赖呢!我和你爹刚认识那年,这是你爹说给我听的……”
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他们二老竟然都有点不好意思。回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我更似云里雾里地坠着。
几经刨根问底,后来我才知道,这首陪伴着我长大的童谣,竟然是父亲暗地里写给母亲的“情书”,这情书就像誓言一样,伴随着父母亲。也正是因为这首童谣,母亲看出了父亲的善良和真挚的情感,在父亲一家人衣食无着、穷困潦倒的情况下,答应了这门亲事……
说来也让人感动,数十年来,父亲和母亲相亲相爱,从来是夫唱妇随,心心相印,不离不弃。即使是在我家先后遭遇了数次灾难时,母亲父亲彼此仍坚守在一起,他们共同承担着苦难和风雨。母亲掌内,父亲掌外,最终使我们一家人走出困境,过上了好日子……
七夕的童谣,篇幅不长,字数不多,但里面却掩盖了一个家庭两位老人的幸福故事。我想,这首童谣,就是一株常青藤,一直缠绕于爱情的枝头,葱茏着我的父母相扶相携又甜蜜的人生……
□李易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