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场“感恩”的播种
温润的画幅
■征稿启事
户口的变迁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户口的变迁

 

近日,一则关于户口的消息振奋人心,30个省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曾经的农业户口。看到这则消息,我想起了自己曾经为一纸户口四处奔波,吃尽了苦头的辛酸往事。

2000年之前,城镇户口(也就是非农户口)十分吃香,要想把一个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可不是一般的难。

1988年,中专毕业后我分到了单位,那时候考上中专或大学,农业户口才可以转为非农户口。我到了单位,户口虽是“非农”,但因为单身,不能单独立户,户口落在单位大集体。妻是我高中同学,她是农村户口。和妻结婚后,随后女儿出生,那时候户籍制度规定,子女落户必须随母亲,因此女儿也是农业户口,我们家成了“半边户”。

妻女在农村,我们一直两地分居。一晃几年过去,我和妻站在城乡两头,备受离别的折磨和煎熬,一咬牙,我把妻子和女儿接进了城。一进城,我才知道生活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就拿住房来说,当时是单位福利分房,要求夫妻双方必须都是城市户口,这一点我不够格,只得在外租房住。还有买米得凭购粮本,我没有单独立户,没有单独的户口本,也就没有购粮本。还有肉票、油票等那时都还没取消,我买米、买肉等都得掏高价。女儿读书更是费尽了周折,托了许多关系,交了借读费,才进了单位子弟学校。我每月那点微薄的工资捉襟见肘。

要改变困境只有把妻女的户口弄进城。一位朋友给我出主意,如果我能弄到一张县级以上医院的证明,证明我在农村的妻子身体有病,丧失劳动能力且生活无法自理,那么按当时的政策规定,可以办理户口“农转非”。我一听,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仍为那一纸证明忙碌起来。

我调用了几乎所有能利用的关系,包括请客送礼,终于从老家的县人民医院开到了一张这样的“证明”,然后又拿到了单位的证明,终于进入到了户口申报程序,前前后后一年多的时间,费尽了周折。然而,就在我即将看到曙光时,我弄虚作假的“证明”突然被人举报了,我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

此后,我又尝试过多种办法,但始终没能解决妻女的户口问题。直到2006年,户籍政策有了松动,我这种情况可以办理夫妻投靠,而且不用花钱。这下,妻子和女儿总算光明正大地成了“城里人”。

这以后,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深入,而“非农”户口也已不再是“香饽饽”,国家还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落户。这一次取消农业户口,更是一大利好。户籍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一项巨大成就,它打破了城乡藩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迁徙。

□韦耀武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