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时雄
1978年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曾任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设计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40000安培交流电流比较仪与升流器”、第一台“0.0005高精确度电压互感器”、第一套“0.005级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突破了国际当时尚未解决的高压双级电压互感器绝缘和制造上的难关,设计研制成功国际国内首套“35KV 0.001级高精度双级电压互感器”……这些成果的设计、研制者就是曾任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的彭时雄。酷夏的一天上午,记者见到了这位满载荣誉的知识分子。如今,已经满头白发的彭时雄,说起科研依然充满了热爱。
1957年,彭时雄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被分配到了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地被电测计量工作吸引。他每天工作学习的时间有十六七个小时。吃完晚饭,不少人都会约朋友看场电影,而他却伏在桌子上阅读仪表专业资料,研究设计方案,寝室熄灯了,他就悄悄来到传达室继续学习,直到值班老人催他休息,此时常常都到午夜一两点钟了。
周末更是彭时雄集中充电的时间。星期天一大早,他就到北京图书馆去查阅电测计量技术书刊了。中午吃点随身带的干粮,累了就伏在阅览室的案子上眯上一会儿,直到闭馆才离去。彭时雄对工作、学习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参加工作16年后才走进婚姻的殿堂,当时他整整40岁。彭时雄的老家在南京,单身的16年中,他一次探亲假也没有休。就连两次出差路过南京也没回家看看。只是逢年过节给老家捎封信,问候亲人安康……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省了出来,在学海的轻舟上,“贪婪”地索取着知识。
彭时雄在电测计量方面可谓是学识渊博,技术精湛,为他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1975年,唐山河电厂进口一台25万千瓦发电机组互感器,当时国内还没有一个单位能校验。电厂向华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求助,而当时所里只能校验5万千瓦的。担任电测组组长的彭时雄深知:一台30万千瓦的发电机互盛器不准确会使电力表指示快1%,运行一年就会少发电2590万度,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彭时雄意识到想要做好电网建设必须攻克这一难关,于是,他主动请缨提出设计研制4万安培交流比较仪和升流器的任务。
而事实上,他对高精度大电流比较仪了解也不多,只是在学校里学到过些基础知识,但彭时雄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他从这个起点上开始了艰苦攻关。首先是知识理论关。彭时雄掌握英、俄、德、日四门外语,用两三个月时间,跑图书馆借书刊,泡在阅览室摘记资料,搜集了7个国家,50多篇文献,掌握了国外20多年电流比较仪的发展更新过程。他瞄准了影响比较仪精度的磁性和容性误差,经过反复分析推导,提出14条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就在妻子生老二的产假期间,彭老通宵达且地计算验证,写出了几十万字的技术报告,4万安培交流比较仪和升流器的最佳设计方案孕育而生了。
虽然说设计方案出来了,但是问题却没有解决——没有单位能够生产。在总装的日子里,比较仪的几百个零部件都是彭时雄和工人们自行设计、加工、组装的。升流器的铁心要用宽36厘米的环形硅钢带卷绕,重达800公斤,国内没有一个单位能加工。于是,彭时雄将硅钢带裁为宽9厘米,解决了绕制难题。他们在实验室内搭起木架,连拉带扛把卷好的4个铁心组装起来。那时,彭时雄常常是晚上熬夜,白天干重活,每天汗衫儿都是湿漉漉的……一次搬卸零部件,彭时雄一个不小心在脚上划了个大口子,一时间鲜血直流,而他只是简单包扎一下,依旧没停下手上的工作。比较仪坡莫合金铁心的绝缘层会挥发出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彭叶雄仍然坚持干,下班后头晕脑涨的,从没叫过一声苦……
就这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高精度大电流比较仪和升流器一次试验成功了。这套设备由比较仪主体和升流器两大部分组成。它总重约4吨,20条拳头粗的多股导线,把两台仪器连接起来,就连接线端子的螺丝都是M18的。体积大,分量重,精度高,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
这台设备只用了3万多元,相当于十年计量科研规划项目投资的七分之一,比规划要求提前8年完成,精度达到当时加拿大同类产品水平,得到了各地电测计量行家的好评,用它满足了大港、陡河、姚孟、望亭等大电厂的30万千瓦及以下发电机组电流互感器和从5安培到两万安培高精度实验室电流互感器的校验需要。
1978年,彭时雄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是对他贡献的一种认可。在电测计量技术中,他不断进取,先后研制成功1000安培和8000安培直流比较仪式电桥,高精度弱电流比较仪和弱电压互感器等5项科研成果,精度接近或达到先进国家同类产品水平。
一辈子与电打交道的彭时雄,将一生都献给了电测计量事业,完成了200多项科研成果。即便是如今已经85岁高龄了,他依然奋斗在电测计量的道路上。他像一台超负荷的“发电机”,不停地为电测计量事业不停地运转着……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