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头秀发换《红岩》
身边的变化
满怀挚爱的青春隽语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边的变化

 

我是一个生长在教师家庭的70后。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大我九岁的姐姐。记得当时我家住在丰台区草桥村一个红漆木门的大院里,院里除了6间老旧的瓦房外,还有几棵高大的老槐树。听当地的老人讲,这里原是小学校的旧址,后来学校搬迁了,为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这里就成为老师们的家属院了。

记得当时父母亲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只有四十几块钱,家里最值钱的财产就是陪伴父母上下班的两辆二八自行车。父亲说,这两辆自行车是他和母亲在学校工作表现突出,用学校奖励的两张购物券买的。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买任何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的。比如:买粮食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买条鱼还要带个“小本子”——副食本。记得有一次放学,我和母亲路过供销社的时候,看见门前排了长长的队,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供销社正在卖“明太鱼”——据说是产自朝鲜的一种鱼。当时母亲没带副食本,只好回家去取,等我们一路小跑回到供销社的时候,早已人散货空了,本想一饱口福的我急得哇哇大哭。

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节省家庭开支,父亲在院子里开垦了几块菜地,每天从学校回来,顾不上喝口水就开始在菜地里忙活,我和姐姐就帮着拔草、浇水、施肥。餐桌上的油菜、南瓜、土豆、西红柿……都是我们一家人辛勤耕耘的成果。为了给我和姐姐补充营养,母亲还从姥姥家弄来几只母鸡,每天还能收获几枚鸡蛋呢!秋末冬初,我和父亲推着平板车排队买蜂窝煤;一起挖菜窖存储大白菜;全家人围坐在厨房的小桌前做着美味的西红柿酱……虽然那时生活很清苦,但别有一番风味。

时间定格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大院。爱鼓捣无线电的任爷爷靠帮人修小家电,挣了第一桶金;蔡老师在校外办补习班很晚才回家;爱养花的父亲买了一辆小三轮车。一到星期天,我就和父亲推着小三轮车,拉上十几盆月季、兰花、石榴花到城里去卖,一天下来还能进账十几元钱,家里的“小金库”也充实了。1985年的时候,我家终于添置了一件“重器”——一台“三洋”牌日本原装12英寸黑白电视机。那天晚上,母亲早早地让我招呼全院的邻居们来家里看电视。吃过晚饭,全院的男女老少围坐在电视机前,大家像过年一样,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看《卖大饼的姑娘》,直到电视台里的主持人说“再见”了,人们才意犹未尽地散去睡觉。

转眼间到了上世纪90年代。1990年北京亚运会就要召开了,为了收看亚运会盛况,我家那台12寸黑白电视机终于“退休”了,换成了带遥控功能的昆仑牌21英寸彩色电视机。还是在这一年的“教师节”,我家还装了一部电话。母亲戏称:咱们家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50年代出生的人受当时苏联的影响,对共产主义生活的憧憬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的是土豆烧牛肉。

今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那天,我开车拉着老邻居们又去了曾经住过的大杂院。一路上,大家看到,曾经的矮平房、小马路早已被高楼大厦和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所取代,原先的臭水河也不见了踪影,鲜花、假山簇拥着一条清澈的溪流贯穿于楼宇之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李小雷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