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面对患者, 态度永远好是应该的”
“联合国社区”里的“外交官”民警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联合国社区”里的“外交官”民警

闫昕卓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中关村派出所社区民警
 

“小闫是一个一专多能的好民警,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社区民警范畴,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咱首都民警的形象代言人,他不仅对社区居民热情服务,对在小区生活的外省市兄弟,甚至外国人同样如此……”这位被家住中关村街道华清嘉园社区李大爷盛赞有加的“小闫”就是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中关村派出所社区民警闫昕卓,今年29岁的他在华清嘉园社区工作已经5年了。

华清嘉园社区是中关村街道最大的社区,紧邻五道口商区,其间高校云集、商圈密布,有来自50个国家的800余名外籍学生、科研及务工人员长期租住于此,被网友戏称为“联合国社区”,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从2013年开始闫昕卓分管这个 “联合国社区”。为了做好工作,他先是一家一家走访,然后推行“互联网+”模式,率先在辖区推行外国人住宿网上预约服务,实现了网上信息先行登记、住宿手续按时补办的服务模式,不仅第一时间掌握了辖区外国人入住状态,创造了100%居住登记率,更是大大减少了外籍人员办事的时间成本。

有“心”又有“新”的闫昕卓,突破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涉外管理难点。爱学习的他并不满足于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外籍人员,他还用手机下载翻译软件,专门请了英、日、韩、法、俄语老师勤加学习,现在他已经能用多国语言与外国友人交流,成了不折不扣的“社区外交官”。

有一次,闫昕卓接到租住在小区的一位外国在华务工人员的电话。闫昕卓赶到现场发现这名外国人用家具紧紧顶住房门,房间里隐隐透出浓烈的酒精味,情绪激动地喊道:“为什么在中国居住不安全!”原来,这名外国人因突遭变故濒临破产,请求房东和中介缓收房租遭拒,中介对其强行清理,他愤怒不已,酗酒之后甚至想到了点燃房子。这时候,闫昕卓平时苦学的外语终于派上了用场。从早到晚,闫昕卓七个小时入情入理的劝说,终于让这位在华务工人员平静下来。随后,闫昕卓积极协调,使双方达成协议,人当天搬离,大宗物品暂放原租住房内。深夜,闫昕卓亲自驾车送这名外国人搬到暂住处。当闫昕卓转身离去时,这名外国人给了闫昕卓一个大大的拥抱。不久这名在华务工人员回国,他给闫昕卓发来短信:“您让我感受到北京不仅安全而且还是一个有温暖、有温度、有微笑的城市,希望还能再来北京,再一次见到您。”

前不久的一次日常巡逻,闫昕卓发现不远处的大街上蜷缩着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闫昕卓见状急忙跑了过去。经过询问得知原来老人家住黑龙江,因为收养了一屋子的流浪猫狗,加上喜欢喝酒,儿女对他产生分歧和意见,于是自尊倔强的老人就这样离家出走来到北京。这天深夜,闫昕卓和老人拉起了家常:“您一看就是个善心人,对流浪猫都能这样,对人就更不用说了……”闫昕卓的话让老人瞬间老泪纵横。一夜长谈,细心的闫昕卓觉察到老人的思亲之情。此后,闫昕卓多方奔走联系到了老人在黑龙江的儿女。临回家乡上车的一刻,老人抱住闫昕卓久久不放,哽咽着说:“谢谢你,你是个好警察,北京真好,首都真好!”

“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群众的事我要尽心尽力办好。”闫昕卓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安防改造时,他会悄悄为孤寡老人垫付分摊费用;下社区工作,他会自动摆齐横七竖八的自行车;能神奇地为男青年化解情感危机;他的水壶里总是灌满白开水从不喝商家一口饮料……去年,闫昕卓被评选为“中关村温度”年度人物。

采访快结束时,闫昕卓接到了报警电话,他要马上赶往现场。“抱歉了,今天的采访就先到这儿,以后有机会再聊?”他一边说着一边整理警用装备和记者握手告别,今晚他又要工作到深夜了……

□本报记者 闫长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