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党徽下的最后一班执守
11人小分队成长为300亿元大企业
昌平电力职工应战高温大负荷
密云42名劳模赴甘肃张掖疗休养
建工博海公司建军节慰问军嫂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路人田金锁:
党徽下的最后一班执守

 

进入伏天,骄阳炙烤着路面,暑热考验着筑路人,因为他们几乎每天要在150摄氏度的高温上行走。午夜时分,喧嚣一天的北京城渐渐安静,然而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一处高级筑路工程师田金锁却在此刻越发清醒起来,准时带领他的工人抵达四季青桥旁的施工现场。

七月的北京给人的一个感觉就是闷热,“桑拿天”时常出现,对于田金锁他们来说,即使不是“桑拿天”,也是一场温度与汗水的纠结体验。

最前面的工程车早已先一步将施工隔离锥桶码放到位,为通行的市民和施工人员建立起一条安全屏障,随后大型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队伍等陆续就位。

打头阵的就是铣刨机,渣土运送车紧随其后,后面依次是清扫车、作业队伍、乳化沥青撒布车、摊铺机、压路机等。这一个个队伍,一件件机械仿佛就是将要接受检阅的“士兵”一样,排列整齐。在施工队伍自带的“小太阳”和月光的映衬下显得别有一分严肃。来自北京市政建设集团一处机械分公司的作业人员一切准备就绪,随着一个安全小会的结束,开始了当天的工作。

田金锁是现场工程施工的总指挥,嘈杂的施工现场,口哨、指挥棒成了他与大家交流最有力的工具。田金锁带队30余名施工人员,晚上十点集结入场,凌晨4点半收工撤场,在短短的6个小时内,行云流水般的作业,完成百米以上的路面摊铺施工,在这6小时中,田师傅穿梭在施工现场的各个地点,大到摊铺机的操作检修,小到石料质量大小的筛选,经验丰富的他总能把突发问题妥善处理。崭新的路面展现眼前,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一定不会体会到那种从无到有的喜悦与骄傲。

工作服湿透了,在体温和脚下路面材料的高温下烘干,接着再被汗水湿透,层层叠叠的汗渍如同抽象的画面,诉说着这个热火朝天的晚上。田金锁告诉记者:“沥青混凝土出厂时就是150摄氏度左右,到了现场,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性能,摊铺机也是有学问的,要保证材料温度的持续性,因此我们这些一线施工人员脚下的路面,始终是很高的温度。”

工程告一段落,大家收拾工具,聊着天。“田师傅,真热啊。”“热好啊,趁热铺路,还能节约能源。”田金锁笑着说,“我跟大家一样,干了一辈子铺路工,这个热乎劲不能没有。”

田金锁工服上佩戴着党徽,“入党三十年了,咱又没啥文化,不比那科学家,各人有各人的职责。这么多年,也有热和累的时候,热的时候、累的时候低头看看党徽,再热、再累你也得往前冲,现在回想起当年在党旗下面宣誓,还能充满一股子劲儿。别看我农民出身没啥文化,但我清楚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儿,你戴着党徽就得冲在前头。”

“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了,真有点舍不得这个热乎劲呢!”田金锁说着,眼神里透露出一丝不舍,望着热气腾腾的黑黝黝的路面,像艺术家看着一幅作品一般。

□本报记者 边磊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