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吹哨“吹”出地区发展村民致富
北京榜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吹哨“吹”出地区发展村民致富
——记平谷区金海湖镇党委书记韩小波
韩小波(左)联合执法人员查看黑水湾进山卡点进出山人员记录
 

扎根乡镇27年,从一名群众到一名共产党员,由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党委书记,他把青春、汗水和几乎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基层。他叫韩小波,2016年2月任平谷区金海湖镇党委书记,团结带领镇全体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努力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

一年入村150余次解决难题

作为党委书记,韩小波坚持把抓党建作为第一要务,强化党建引领,抓班子带队伍,凝聚人心。平均每年研究党建议题80余项,形成了一系列党建创新举措和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

他创新实施“支部亮公开、干部亮承诺、党员亮身份、代表亮职责”的“四亮”工作机制,全镇党员干部对20余个事项做出承诺。对党员考核,他实行“积分制”管理制度,从“基础记分、先锋加分、违规扣分、红线清分”四个维度进行考评,强化积分结果的运用,表彰优秀党员,约谈积分排名靠后党员。

韩小波还推行“三四三”模式:“三个结合”,政治性与实用性结合、网络学与现场讲结合、专家讲与党员评结合。“四个贴近”,贴近方针政策、贴近中心工作、贴近镇情村情、贴近党员实际。“三个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硬件保障,开展“支部吹响学习哨,全体党员上夜校”活动,全镇2000余名党员集中轮训,促进全镇党员整体素质提升。

韩小波还推广包村工作“六步曲:一抓班子建设,确保村级组织依法行使职能;二抓政策宣传,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地;三抓程序把关,确保各项决策和管理规范运行;四抓工作推动,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五抓矛盾调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六抓年终考核,确保包村制度落到实处。

完善机关干部包村职能,切实做到村政事务“一包到底”,打通了连接民心的最后一公里。他要求处级干部每周入村不少于3次,科级以下包村干部每周不少于2次,走村入户实地研究解决问题。2017年,韩小波累计入村150余次,解决了涉及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疏整促等方面大小问题60余项。

117天双安双打保稳定

金海湖镇遗留问题复杂,韩小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等不拖不靠,积极作为,为加强基层治理、维护地区稳定贡献力量。

金海湖镇金矿资源远近闻名,虽然早已关闭开采,但仍有不法分子进行盗采。特别是2016年5月14日发生的金山盗采引发死伤的恶性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面对盗挖、盗采、环境等方面的失管、失控、失效问题,韩小波深入调研,带领全镇上下深入开展了为期117天的“双安双打”工作。

在近四个月的治理中,他基本吃住都在单位。牵头研究制定实施“8+4”工作法,即8项工作方案、4项工作制度,探索出了“突击式、账单式、补位式”三种执法模式,成为金海湖镇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有效地打击了以盗挖金山和砂石为代表的破坏生态违法犯罪行为,为全区开展“双安工程”提供了经验。

韩小波通过对“双安双打”“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深化总结,并复制经验到各项重点工作中,疏整促、四治一保、一微克、散乱污治理、库区综合整治、乱村治理等工作均收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十九大和全国两会期间,他带领全镇机关干部连续吃住在单位,24小时严看死守,实现了思想认识“零距离”,重点领域“零死角”,安全“零事故”等工作目标。

他通过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会商会议,加大巡查打击力度,使镇域内盗挖、盗采、乱排、乱建、乱烧、黑导游、非法野钓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得到有效治理。

形成四级吹哨执法模式

韩小波组建工作专班将“双安双打”工作进行总结深化,召开数十次专题会议,对镇级层面“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进行研究,对“吹哨”机制进行固化升级。他提请区有关领导和区法制办等各职能部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执法平台建设方案,形成了“1+3”四级吹哨执法模式: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村级吹哨、职能科室执法力量报到;科室主责、其他配合;镇级要求、村级落实。

在对1.0版“吹哨”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后,他又将“执法哨”向“管理哨”进行延伸,运用干部包片、党员包户、支部报到、积分制等工作方法,整合村内各类服务人员负责发现、处理、上报、吹哨执法和后期管理,对单元内各类隐患问题进行收集、建立台账,完善吹哨模式的2.0版,逐步实现属地管理的常态化监管。

韩小波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在落实吹哨机制过程中,他认为吹哨执法的同时也是吹哨提需求,既要解决底线问题,也要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从而因地制宜谋发展,达到吹哨服务的终极目标。

茅山后村是位于平谷区金海湖镇东北部的一个半山区村,共有75户、250口人。村域面积2760亩,其中农户承包地850亩,每户3至5亩,并且散落分布在好、中、差三类地块。果树生产是茅山后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现有各类果树面积1200亩,主要种植有佛见喜梨、冬枣、甜柿子和核桃等。由于农户承包土地分散,务农人员年龄普遍偏高(其中45岁至65岁占80%,45岁以下的占20%),村民增收难度很大。一部分农民不愿种地,但土地又流转不出去,另一部分农民想多种地却得不到地,还有一些村民担心今后土地政策的不确定性,虽不想种地,却不敢把土地流转出去,存在后顾之忧。

针对这些情况,他带领相关部门多次讨论研究茅山后村“三农”综合体建设方案,结合区级“三农”优惠政策套包和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立,实行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的“三农”服务,打造茅山后村“三农”工作示范区,破解“三农”发展中的难题和山区农民增收致富问题,进而带动镇域内村级产业发展,使农产品变成商品、农民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实现3.0版“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最终达到富裕农民的根本目的。

韩小波领导茅山后村创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使全村佛见喜梨产量提升了33%,产值增加了50%,果农收入由户均不到1万元上涨到3万元以上。

□本报记者 马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