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开辟扶贫路 答谢水源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7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辟扶贫路 答谢水源人

丹江口盐池河至房县万峪河工程规划16公里,海拔从300多米上升到1200多米,由一个隧道和八座桥梁组成。
雨后山路泥泞无法通车,职工找来骡马驮柴油上山补给。
隧道施工地质复杂、湿度大,是最难啃的一段“硬骨头”。
施工人员每天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
测绘队员跋山涉水为施工提供精准数据。
山体爆破后,工人驾驶铲车在绝壁上练“绝活儿”。
 

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需要专业人员打通最后一公里。

丹江口市是北京对口支援地区,也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在隶属于丹江口市的盐池河镇,雨后泥泞的山路举步维艰。老乡赶着骡子,以最快速度向山上走去。头天的一场大雨将坡度几近40度的临建路冲得松散凹陷,即使皮卡这样动力十足的机动车也无法开到最上面的施工现场。但是,279省道盐池河镇至房县最后路段打通不能停工,机械设备需要的柴油必须保证随时送到最上面的工区。怎么办?雇骡子!

从盐池河镇顺山势上升,海拔从300多米迅速上升到1200多米,正在修建的279省道,将打通丹江口盐池河镇至十堰市房县最后的瓶颈,把相邻却无法相通的两市连接起来。北京市政路桥总承包二部丹江口市盐池河至房县万峪河段项目正是进入深山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筑路人。

世上本没有路,测量员苏进和他的同事最有发言权。项目成立之初,勘查地势地貌,划定坐标方向,确定路桥基准,都是测量员的工作。密林之中,肉眼无法辨别方向,目力所及之处,看似眼前,脚程最少一小时。苏进跟同事分组行动,扛着测量设备,带好干粮水壶,跟着向导,一头扎进丛林。

从未开辟道路的山林,生态环境天然。山大人稀,密林之中野蜂、毒蛇、虫蚁不计其数,一边工作,一边躲避有可能的动物侵袭。因为环境艰苦,作业条件差,一走就是一天,夜晚只能在当地老乡家里借锅借灶借住宿。即便如此,许多时候,一天走出十几公里,能准确测量的数据却少得可怜。

盐池河至房县万峪河工程规划16公里,由一个隧道和八座桥梁组成。深山老林,原有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已经坑坑洼洼,小汽车错车都十分困难,村民出入大多依靠摩托车,对于工程建设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大型机械设备到场地的运输。

“中标16公里,临建路修了18公里,最早的工人是伐木工,硬开出一条路,不然机械物资都到不了场地。”项目经理董亥兴说。

下雨,物资不好运送;不下雨,同样让人发愁。深山之中,各个工区都没有水电,工人生活靠太阳能取电,靠山泉水过活。前段时间,连着两周没有下雨,工程进展顺利,工人们没有水饮用煮饭洗漱了!项目总工崔国杰每天多次往返在各个工区之间,路况颠簸到什么程度呢?坐车,放在兜里的手机,每天显示2万多步,经常占据微信运动的封面。

当然,这些对施工人员都不算什么。对于平均年龄35岁的团队来说,生活环境单调才是最大的挑战。

“这些人都是从大城市来到我们山区,都是北京企业的职工,能来到我们这里建设,我们也是十分感激。”盐池河镇镇长何飞说,“要想富,先修路。作为精准扶贫镇,道路打通与外界连接起来,对这里的老百姓来说太重要了!”

韩肖晓和王玉凤在一个办公室,对她们来说,每天最多的业余生活,就是晚饭后绕着镇上遛达一圈。这项十分具有仪式感的活动,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就完成了。只有这么大的面积。

“孩子一岁半,就算天天视频,回家还是不认识我,不让抱。”90后的韩肖晓说到这里有些哽咽。因为医疗等各方面条件有限,她不敢把孩子带在身边。

对于单身的王玉凤来说,深山老林则彻底阻断了她“找对象”的可能性。

但是大家都干得挺踏实,没有业余生活,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程上。

“原来这里进出都很不方便,路修好后,将盐池河和房县两个地方串连起来,直接抵达清风镇有个高速入口,时间可以缩短1小时。”董亥兴说。

明年八月,这条新的进出通道将竣工通车,对于盐池河镇的百姓来说,通往外界的致富道路,也将呈现在眼前。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