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以下简称“开发区”)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自建设以来,始终承担着北京市改革开放的窗口、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作用,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资在开发区改革发展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开发区已聚集企业2000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900余家,包括奔驰等一批国际领军企业,利用外资呈平稳上升趋势。
从一片农田到一座新城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副主任马麟曾经参与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规划。他介绍,1991年建设之初,开发区还是农田,阡陌交错。马麟等筹备小组的工作人员一砖一瓦地搭建了工作用的办公楼,打井解决吃水问题,靠液化气罐支撑起了食堂,开始规划开发区的建设。1994年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最初的15.8平方公里拓展为59.6平方公里,聚集企业20000多家,从业人口20余万人,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13家驻区职能局,水务、供电、燃气、热力等专业公司和金融机构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高位逆势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6%,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5%。2018年1至5月,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47.9亿元,同比增长16.4%;税收收入316.7亿元,同比增长16.5%。
与此同时,北京亦庄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万元GDP水耗4平方米,用全市0.35%的土地、1.1%的工业用水支持了18%的工业总产值(2017年初步统计)。绿化占地总面积31.4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42.8%,人均绿地面积104.9平方米。
做好政府服务
与企业共谋发展
1994年,SMC(中国)有限公司入驻北京亦庄,是最早一批进入开发区的外资企业。总经理赵彤介绍,刚到亦庄考察时,开发区是一片农田,连一栋像样的建筑都没有,然而作为公司的创建人,赵彤等人还是认定了开发区,“当时管委会的负责人拿着一张蓝图,介绍开发区的未来。开发区对进入的企业设有高门槛,不是什么企业都能来。第二,他说我们都是创业,要一起努力,企业的发展就是开发区的繁荣。”
“开发区对我们企业的大力扶持,感动了我20多年。”赵彤说,开发区管委会在企业建立之初帮助他们建厂房。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开发区领导干部来公司,协助做疾病防控、严格消毒的工作。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企业订单下降,公司承诺不裁员,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做员工培训,开发区管委会接受企业建议,将政府补贴发放到减产不裁员的企业,共渡难关。大批的员工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更好的提升,这些留住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了作用。目前,该企业的销售额从1995年的93万元,已达到2017年的超过80亿元,成为气动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北京市纳税贡献骨干企业。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做改革开放的窗口
同时,开发区通过资金、土地等资源配置,不断加大对集约用地的鼓励类外资投资工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比如支持北京奔驰引入发动机高端制造技术,拥有戴姆勒公司首个德国本土以外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发动机制造工厂。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不仅使北京奔驰实现了从单纯整车生产到生产核心零部件、掌握核心制造工艺的本质转变。2014年,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生产的缸体、缸盖、曲轴三大发动机核心部件出口德国。北京奔驰就此正式被纳入戴姆勒全球采购供应链体系,让中国制造登上世界豪华汽车工业的舞台。
据介绍,目前,开发区外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也从销往国外转向销往国内对口企业,以SMC为例,其气动元器件从全部销往国外,到现在,产品更多地面向中国,公司2006年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针对中国国内智能制造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
同时,开发区从以优惠政策为主转变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多发挥市场、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活力,让外资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