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在诸多的老师中,鲁迅先生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导师章太炎先生。
鲁迅先生以温暖的情怀,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鲁迅先生眼里,寿先生方正、质朴、博学,教学极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鲁迅先生的父亲病重,服用的汤药里,需要一味三年以上的陈仓米做药引。鲁迅多方寻找未果,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寿先生。几天后,寿先生竟亲自背了陈仓米步行至鲁迅家中,专程来送药引。虽然最终父亲还是病逝了,但从那以后鲁迅先生便视寿先生为自己的亲人。
鲁迅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儿去看望一下寿先生。1902年至1909,鲁迅出国留学。8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写信向寿先生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仍专程前去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结识的日本老师,他认真负责、热情诚恳、治学严谨、生活朴素,对鲁迅非常关心。当时鲁迅的志向是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所以学习非常刻苦。藤野先生很看好他,对他的未来与前途都寄予很高的期望。后来鲁迅决定投身文学写作,以笔为枪,唤醒“昏睡”中的国人。为了安慰藤野先生,鲁迅谎称自己想去攻读生物学,老师教的知识还是能够用上的。即便如此,藤野先生心中依然无比惋惜,充满遗憾。
两个人友情深厚,鲁迅离开仙台前曾到藤野先生家去过一次。藤野先生送给鲁迅一张照片,背面写上:“惜别藤野谨呈周君。”从日本归来后的几年间,这张照片一直挂在鲁迅北京寓所的书桌对面。每次谈到藤野先生,鲁迅总是这么说:“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译的《鲁迅选集》要定稿时,鲁迅回信说:“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一文选录进去。”直到逝世前,鲁迅先生还曾多方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鲁迅认为:“他对我的热心的希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章太炎因早年积极参与反清反封建的维新运动,成为一个学者兼革命家。1906年他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报》,鲁迅先生常去报馆听他讲学。“五四”运动后,章先生思想落伍,鲁迅先生便写了《趋时和复古》等文章,对章先生进行了尖锐批评。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把他打扮成“纯正先贤”宣布要进行“国葬”。一些报刊则蓄意贬低他为“失修的尊神”。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不顾病重之躯,于逝世前10天写下了著名的《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为自己的老师鸣不平。在文中,鲁迅先生客观评价了章太炎曾对社会进步做出过的贡献,认为他是一个极具民主思想与观念的“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的革命家。
在这三位老师中,鲁迅先生对启蒙老师寿镜吾饱含着亲人般的亲切感情,是为敬爱。而他最倾深情的则是藤野先生,认为藤野先生给予的鼓励很珍贵。鲁迅先生一生都非常钦佩章太炎反对清王朝的革命精神,他是鲁迅先生投身社会,最终成为无产阶段革命作家的领路人。
从鲁迅先生与他的三位老师之间的关系来看,鲁迅不仅尊师,而且尤其重道。这既是他尊师的标准,也成为后来为师爱生的准则。
□夏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