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记者昨天从北京市教委获悉,本市将对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外活动计划、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等九大类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统一管理。从9月新学年起,这些活动将统一规划、标准和管理,并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对部分课程进行微调。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昨天举办“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十周年总结展示会”,会上授予国家博物馆、海淀区青龙桥青少年活动中心等100家资源单位“社会大课堂先进集体”称号,授予博物院果美侠、东城区史家小学郭志滨等200人“社会大课堂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本市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整合利用北京市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为学校和学生开展课外、校外活动创造条件。市区两级资源单位数量至今达到1300余家,其中市级资源单位700余家,涵盖党史、国情、传统文化、自然、人文、科技、体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每学期提供2000多个市级社会大课堂活动课程。
2014年以来,市教委打造并整合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学农教育等一系列独具首都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并每年按每名城区学生150元、郊区学生200元的标准,向学校拨付经费。2014年,市教委在社会大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动“四个一”活动,组织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参加一次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走进一次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截至目前,“四个一”活动已惠及全市35万学生,126万人次参加活动。
当天,社会大课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据北京市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高付元介绍,平台将整合九大类教育实践活动,总课时不变,但有的实践课程的课时会增加,有的会减少,对应小学和中学的实践课程内容也可能会变动,要求分阶段分层次,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