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兵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自工作室成立后,张艳兵带领成员已经参与完成北京100多公里的轨道交通建设设备系统的建设管理任务,在十三五还将参与完成300多公里轨道交通建设设备系统的建设管理任务。
作为国内首条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的地铁,北京燕房线开通至7月1日,共运送乘客26万人次。开通伊始,就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式发展。而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离不开张艳兵创新工作室72名成员的努力。敢于向零基础冲关,是张艳兵带领的工作室每名成员的信念。
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也是随地铁运营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张艳兵告诉记者,随着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北京轨道交通进入了建设高峰期,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让北京不得不花高价进口大批核心装备。最头疼和难过的莫过于在装备引进的技术谈判时,国外装备商的“脸色”。而且国外厂商掌握技术优势,很难在技术装备上做更适合我国乘客的改造。国外设备在运营过程中开始暴露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只能做简单维修,深层次的原因分析需要到国外进行,等待漫长的时间。
“我们深受‘工程受制于外国技术’之苦,深知唯有坚持设备系统国产化、自主化,才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真正建设满足需求的轨道交通项目。”她说,工作室依托工程建设,以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系统安全和效率为出发点,联合国内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以科研成果转化为工程应用提供创新平台,以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控制为研究目标,致力于轨道交通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化,提高自主化系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对于燕房线这项工程,有的同事形容它“比神经搭桥手术还要复杂”,可以实现列车运行全过程自动化,列车自上电、自检、段内行驶、正线区间行驶、车站停车及发车、端站折返、列车回段、休眠断电、洗车等正常运行的全过程都不需要司机和乘务人员介入,由设备自动控制实现。
为什么要研究全自动运行系统?张艳兵说:“如果说,地铁信号系统是地铁运行无形的‘眼睛’,而我们就是守护这双‘眼睛’的人。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安全与效率,其可提高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可维护性;提升运营系统应急处置水平;提升系统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
张艳兵表示,全自动运行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方向,城市轨道交通需要自动化、系统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列控、通信、综合监控等关键技术已实现自主化,具备提供成套装备的能力;国内城轨新一轮的建设为发展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带来契机,让自主化装备更多机会落地,推动自主化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报记者 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