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温度”架起师生间的情感桥梁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7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温度”架起师生间的情感桥梁
——记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教师陈文鑫
 

“我是你的朋友,我愿意与你共享快乐和忧愁,共同面对困难。在你需要的时候,请您与我联系。”这是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班主任陈文鑫给本班学生发放的老师联系卡。在近10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她凭借“有温度”的工作,架起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指引学生健康成长。

“有饱和度”:为学生建个性化成长档案

身为班主任,陈文鑫提出,关爱学生的心灵最重要的是陪伴、理解,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孩子们的不同潜能。能获得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的荣誉,她凭的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开展的一个个具体行动。

她在自己的班中做了三件“小事”:第一,建立起“有饱和度”的学业成长档案,及时记录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表现、心理状态、自身优劣势以及谈话记录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她认为这种档案有益于班主任及时、准确、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为因材施教打下基础。

作为一位年轻班主任,她努力与学生建立平等、轻松的师生关系,因为她认为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个体,成长的过程难免犯错。而与严厉的责备相比,他们更需要真诚的交流和耐心的引导,过分求全责备只会适得其反。于是她放下架子,以大姐姐的身份融入学生中间,从交谈到交流,从交流到交心,一步一步,耐心和孩子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有温度”:为每个学生带来灿烂阳光

第二,发放“有温度”的老师联系卡,并在每张联系卡上标注“我是你的朋友,我愿意与你共享快乐和忧愁”等带有温度的语言。陈文鑫希望通过这一张张卡片架起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鼓励,从而信任她,愿意与她沟通。

近两年,学校生源发生改变,她所教班级的外来务工子女占到80%。面对一群学习习惯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性格内向的学生,她认为光靠知识教育远远不够,学生们最缺乏的是他人的关爱,要用真情打动他们,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她开始时时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天冷叮嘱其加衣,有物质上的困难尽量帮助,每天利用课余和放学时间主动帮他们补课,经常跟他们聊聊兴趣爱好……事情看似琐碎,但却点点滴滴滋润学生的内心。在不断的互动中,她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在学生的眼里,陈文鑫端庄优雅,落落大方,脸上永远带着微笑。“在课堂上,她热爱每个学生;在生活中,最阴暗的角落也被她洒满阳光!”学生宋金斗说。

“有辨识度”: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向

第三,制定“有辨识度”的学习计划。所谓“有辨识度”,就是在摸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后,有针对性地制订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表,继而辅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陈文鑫说,这是因为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只能生产出批量化的机械产品,无法教育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须通过因材施教,“以生为本”地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来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每天晨读时间,她都安排班里开展“我的地盘听我的”讲坛活动,学生轮流选择擅长的内容开讲;班级成立话剧社,热爱表演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编写剧本、排练、表演课本剧,通过这些活动,原本内向自卑的学生逐渐找到自信,并培养出丰富的兴趣爱好。小威和小童原先非常内向,她鼓励他们参加年级诗朗诵比赛,并辅导他们认真备战。在荣获第一名后,两个人的自信心明显足了。

在她的悉心指导和学生们自身的努力下,她所带的“后进班”中考时有1人以全校前十名的成绩被示范高中录取,9人考上了心中的理想高中;她还鼓励引导6名学困生结合特长,考取了喜欢并适合的职教专业:能歌善舞的学幼教,严谨认真的选了食品检测,心灵手巧的去学玉雕。

“陈老师像阳光悄然,却把每一丝温热遍及周围。她就是那个人——在学生迷茫无助时,像一道曙光一样照亮他们的世界。因为她的出现,‘老师’这一词在我的心里变得更美好。”2013级学生常嘉琪说,遇见陈文鑫,才越来越感受到好老师对学生的重要。2015级学生孙燕姿曾经觉得把“朋友”跟老师放在一起很不恰当,直到她遇到陈文鑫,才发现“教知识的朋友”是这样合适的形容词,“我很幸运,遇到这个我真正喜欢的恩师。”

□本报记者 任洁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