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能干什么?过去40年,不同的答案差距如此悬殊,让人更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53岁的谢明生是一位地道的农民。1978年改革开放时,他刚满13岁。那时候,他最厌恶的农活就是夏天割麦子。烈日晒得他脸上脱皮,麦芒刺得他浑身发痒,胳膊上密密麻麻全是小红点。
最让他气恼的是,就算一刻也不停,他1小时也只能割完一小垄麦子。他的父亲是个“快手”,一天也割不完1亩。在那个靠双手和镰刀的年代,种地费时费力,谢明生被牢牢地拴在土地上。
这种状况持续了10年。一直到1992年村里有了拖拉机,他卖掉了自己的耕牛后才开始好转。这之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夏收时间越来越短。今年夏天,谢明生站在自家田埂上指挥两台收割机,1小时就收完了20亩小麦。
“以前我们一家6口要干半个月,现在只要1小时,所有环节都颠覆了传统,连洒农药都改用了无人机。”谢明生称。
谢明生的家乡山西以煤闻名。但就算是煤炭行业,如今也早已不再是40年前的样子。
1978年,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只有9700多万吨,平均1小时只能产煤1.1万多吨。2017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近8.6亿吨,平均1小时产煤约9.8万吨,翻了近9倍。
29岁的赵兆丰出生在一个矿工世家。他的爷爷赵八明曾是新中国第一座红色矿井——石圪节煤矿的采煤队队长,他的父亲则是另一座煤矿的机电工。没有人比他们更能体会这种效率上的差距意味着什么。
“我在的古城煤矿是新建矿井,皮带宽度达到1.4米,速度达到4米/秒,年产煤1200万吨。”赵兆丰自豪地说。
这让80岁的赵八明经常以感慨的口吻回忆自己年轻时在井下挖煤的日子。但他所在的那座老矿远没有孙子工作的这座规模大,并且已经在2016年被地方政府关停。
“40年前,我们只有很少的简易机械装备,年产量只有30多万吨。”赵八明每次想起这些都不忘提醒孙子,“要珍惜眼下的生活。”
在44岁的个体户韩永会眼中,一张张在全球跑出中国速度“新名片”才是国家的未来。
他从老家出来卖烧饼已有21年,在北京崔各庄有一家烧饼铺。店面只有十几平方米,一天却能卖500多个烧饼,每月纯收入1万多元。
韩永会至今记得,第一次离家时是去天津卖烧饼。他花了1个小时到达最近的火车站,排了一晚上队只买到一张站票,然后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站了18个小时后才到达天津。那时候,他最发愁的是每年往返于老家和烧饼铺之间。
现在,他乘坐高铁从襄汾经太原换乘到北京只需约6个小时,比原先缩短了近13个小时。
“以前火车时速只有100多公里,现在高铁最快能跑300多公里,两个读高中的孩子每年暑假都来北京和我团聚。”韩永会说。
高铁是中国的“名片”。但从2008年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至今不过仅过去10年时间。这期间,中国制造业加速崛起,实现了动车从依赖进口到全球领先的“华丽转身”。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建成2.5万公里、占全球66.3%的高铁运营里程。
1小时能干什么?这在网购和快递业中能惊掉人的下巴。
52岁的郭晓宏是一名邮政速递物流职工。他参加工作是在改革开放后的第3年。那年,16岁的他在山西省陵川县当了一名农村邮递员。他每天穿着一双黄胶鞋,背着15斤重的邮包穿行在30公里山路上,1小时走5公里,一天送不了几件邮件。
现在一切都变得不同,网购飞速发展让他常常感觉自己赶不上时代步伐。
“我们公司现在1小时能发送2500件快递。”郭晓宏说。
过去5年,中国快递业务量从每年57亿件增长到每年401亿件,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一。
有谁还记得1978年?那一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排名世界第15位,1小时仅创造4100多万元产值。但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82.7万亿元,每小时能创造约94亿元产值,约为1978年的230倍。
这让1小时意味着更多。
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去年中国1小时大约有1542城镇居民走上工作岗位,超过211万旅客出行,移动支付近230亿元,收发快递近460万件,生产大约3312辆汽车和进出口大约32亿元货物……
这就是改革40年创造的中国奇迹,1小时就能让你看清楚。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