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对女职工全孕程保护关键在执行
员工吃顿饭“被离职”企业未免太任性
对“电商专供”乱象 须依法亮剑
别让公用电话 成了摆设
转发广告可领工资?
占用消防急救通道应依法处置
儿童财商培训 切勿“揠苗助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电商专供”乱象 须依法亮剑

 

随着网购的普及,人们经常会发现,网上有些商品标明“电商专供”或者“电商定制版”。“电商专供”或者“电商定制版”商品有时在价格上存在一定优势,但也可能暗藏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7月2日 《法制日报》)

对于“电商专供”存在的诸多问题,媒体早有曝光。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根治,比如,此次媒体所报道的三种情形:“电商专供”商品价低质逊;“电商专供”产品与线下产品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的“电商专供”产品属于假货。可以说,这其中存在的“套路”,无非看中的是消费者口袋里的钱。

一旦“电商专供”沦为“低价减配”甚至“假冒伪劣”代名词,受伤害的不单单是消费者的权益,比如,一方面对商家及生产厂家品牌声誉并非是好事,有可能会造成致命伤;另一方面也是对“电商专供”正经生意人的直接戕害。

“电商专供”要落得好口碑,除去靠自身努力塑造良好形象外,对其依法亮剑是重要保障。一是强化依法监管。为规范网络市场经营行为,国家相继出台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其核心原则都是“线上线下一致”。因此,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对商家打出的“专供”商品,也须依法加大监管,以杜绝其中的“潜规则”。

二是强化依法打击。对于“电商专供”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对不法经营行为就须发现一起处置一起,从而既维护好消费者权益,又构建起良好的经营环境。

三是消费者的防范意识不容缺失。比如,一些“电商专供”,以低价博眼球,拿“价廉物美”当卖点,明知道销售的是两种不同的产品,却刻意混淆两种商品等等。对此,消费者应该有警觉,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切忌贪图便宜;一旦发现中了消费陷阱,及时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很重要。□杨李喆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