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清的辫子 究竟有多长
大热天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热天
古人如何相聚
 

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吃个饭喝个酒,都会往空调屋里一坐,优哉游哉。那么在古代,炎热的夏季,人们宴饮时,是怎么防暑降温的呢?

我们知道,早在先秦时代,我国的集市上就有了饮食店,《鹖冠子·世兵》说:“伊尹酒保,太公屠牛。”《古史考》也说:“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与此同时,我国也有了冬日取坚冰藏之,供夏季取用的做法,冰当然是古人宴饮时的主要降温原料。如今考古人员发现的北魏时的冰殿遗址,就是这方面的明证。其中的冰殿遗址就是在洛阳魏故城西北部的一座夯土台上发现的,它就是北魏帝王避暑宴饮的最佳场所,这也为古人开的大酒店和家庭宴饮,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当然,能在冰殿上吃饭的,肯定不是一般老百姓,除了帝王之外,就是那些手握重权的大臣了。冰在古代,毕竟是一种奢侈品,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享受的。夏季宴饮时降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搭建凉棚也不失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还是《开元天宝遗事》上说的,“长安富家子刘逸、李闲、卫旷,家世富豪,而好待士,每至数伏中,各于林亭内植画柱,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召长安名妓闲坐,递请为避暑会,人皆羡慕”。更有甚者,还有设水室洞房的,就像《消夏部》上说的,“鱼胡恩有洞房,四壁爽安玻璃板,中贮江水及萍藻诸色鱼蟹,号鱼藻洞”。

这有点巧设佳境,改善饮食环境,让人有心静自然凉的味道。这在古代的酒店中也是普遍运用的。据《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记载,不论是汴京还是临安,酒楼食店的装修都极其考究,大门有彩画,门内设彩幕,店中插四时花卉,挂名人字画,这个时候再增设上降温的冰盆,会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清凉感觉。

还有,就是在炎热的夏天,古人也多采用进凉食用凉物的举措。至于用凉物,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在《杜阳杂编》中就曾经说到同昌公主宴客时的奇特方法。公主有一天在广化里宴请宾客,尽管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可由于天气太热,客人们都难以下咽。这时公主让人取来澄水帛,以水蘸之,挂于南轩,冷得满座人都想多穿点衣服。那薄如蝉翼,轻细透亮的澄水帛上浸的就是龙涎,古人说的龙涎,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可以制龙香的一种鲸的分泌物,它有防暑降温的功效。

古人宴饮时最常用的工具当然还是扇子。这个被称为“摇风”或“凉友”的降温宝贝,既可自扇也可让美人站在旁边代扇,达到“扇不清凉人自凉”的最佳效果,省电又环保。为了节省人力,汉代丁缓还发明了“叶轮拨风”的纳凉工具。

到了唐代,出现了绿色环保的“空调房”——凉屋。凉屋依水而建,利用水车的原理将凉气送入宴饮的室内;有的干脆将水送到屋顶,制成人工水帘,让宴饮的屋子形成一个自然的水帘洞,人们便一下子凉爽起来了。

明代人每逢夏天,还在厅堂中挖几口井,然后盖上镂空的铁盖子,铺上垫子,坐在上面宴饮。这种方法不但简单而且环保,一家人坐在上面吃饭,既清爽无比,又其乐融融。

不论何时何地,人们在夏天宴饮时为了防暑降温,都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总之,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翻开历史看看,历朝历代的防暑降温措施,都曾效果显著,风行一时。

摘自《北京晚报》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